拼音 | tiān ān mén guǎng cháng | 注音 | ㄊㄧㄢ ㄢ ㄇㄣˊ ㄍㄨㄤˇ ㄔㄤˇ |
首字母 | tamgc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中國首都北京的中心廣場。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前。原為皇城大門的前院,辛亥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逐步改建。現有的規模主要是從1959年改建後逐漸形成的。廣場中軸線上自南至北依次為前門箭樓、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天安門,長880米;廣場東側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側為人民大會堂,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地處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北起天安門,南至正陽門,東起中國國家博物館,西至人民大會堂,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
廣場地面全部由經過特殊工藝技術處理的淺色花崗岩條石鋪成,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莊嚴肅穆的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兩邊是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與天安門渾然一體,共同構成天安門廣場。1986年,天安門廣場被評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觀名“天安麗日”。
天安門廣場記載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五·二〇運動都在這裡為中國現代革命史留下了濃重的色彩,同時還是無數重大政治、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是中國從衰落到崛起的歷史見證。
2018年1月1日7時36分,天安門廣場升國旗儀式,首次由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和軍樂團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