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袖子裡到底裝了些什麼

[ 歷史故事 ]

電視劇《西遊記》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因推倒了五莊觀的人參果樹,唐僧師徒四人連夜出逃,不料還是迎面撞上了鎮元大仙。鎮元大仙只是把袍袖子迎風輕輕一展,就把師徒四人連帶白馬一袖子籠住,帶回了五莊觀。

小說中袖裡乾坤的法術當然是虛構的,但古人愛往袖子裡裝東西是不爭的事實。不過,古人到底往袖子裡裝了些什麼?為什麼這些東西不會從他們寬大的袖子裡掉出來?

寬袍大袖,翩翩公子,是很多人心中對古裝美男最深刻的印象。實際上,寬大的袖子除了看起來賞心悅目外,還很實用。隨手掏出書信什麼的,只是基本操作。但有些從袖子裡掏出來的東西實在過於離譜,離譜到感覺像是連線了異次元。

《紅樓夢》第二十七回說道,薛寶釵於園中漫步,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按理說,蝴蝶既然“大如團扇”,寶釵拿來撲蝶的扇子也不會太小。這點在央視改編版的電視劇中也有所體現,劇中這把用來撲蝶的扇子怎麼看也不會比一個正常的餐盤更小了。假如放到現在,小一點的口袋還裝不下呢。而寶釵不僅能夠隨身攜帶,還可以自由活動不受影響。不得不說,古人的服裝設計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不過這種設計也有缺點,李世民的時候,魏徵先生過來了。李世民大呼不好,為了避免被魏老夫子數落,趕緊把鷂子藏進了袖子中。可惜他犯了一個大錯,鷂子不是扇子,鷂子是活的。

魏老夫子一看袖子裡有東西動來動去,更是開足馬力一頓嘴炮,君主不可玩物喪志如何如何。等他把話說完揚長而去,李世民不幸地發現,自己的鷂子已經被悶死了。數落也沒逃過去,鷂子還沒了,堪稱李世民一生中最難以啟齒的事情之一了。

只能說,永遠不能低估古人的想象力,尤其是在他們往袖子裡裝東西的時候。

在袖子裡藏東西的方式,也根據款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如果你穿的是琵琶袖,那就簡單了。因為琵琶袖恰如其名,形似琵琶。妙就妙在它雖然屬於寬袖,但寬大的只是袖筒,袖口其實是縫起來的,只留下一小部分的空間供手進出,相當於一個直徑很大、口卻很小的瓶子。換句話說,琵琶袖天然便是一個口袋。而且兩邊各有一個,容納空間自然不小。

如果你穿的寬袖不是琵琶袖,並沒有縫上袖口,也有別的辦法,就是在袖子裡縫上一個暗袋,方向恰好和袖口方向相反。這樣雙手下垂時袖口自然向下,暗袋就自然朝上了。

儘管如此,風險還是存在的。因為古代並沒有拉鍊,動作太大就容易掉出來。三國時期陸積就出過這樣的醜,本想著帶橘子給娘嚐嚐,結果作揖告別時掉在了地上。

怎麼說呢?社死現場沒跑了。

因為古代穿寬袖的人往往沒有口袋,就會把錢幣、名帖、書信等放在袖子裡,當然也包含一些體積小、精緻而且價值高的物品。這樣逐漸就演變出了“袖珍”的說法。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于謙的那首詩了:“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既有不向權宦低頭的傲岸,又有不取民眾分毫的清白,難怪百年之後,“兩袖清風”的精神依然為人們所推崇。可以說,中國人對於袖子的情誼,是不存在絲毫雜質的。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卻帶來屬於中華文化的一個個精彩瞬間。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