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招招鮮

[ 現代故事 ]

 目前,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畢業生求職遭遇寒流,工作難覓,待遇不太理想。一些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路雖坎坷,但曙光初顯。

  “借”老促銷

  2009年,羅漢明從工學院畢業後,就放棄了薪水不高的沿海某私企的崗位,和8個志同道合的同學開辦了一家環保產品公司。他們擁有一種節能產品的完全自主產權,在所做的營銷網站上一炮打響,每天問價、要求訂貨的客戶源源不斷。

  公司的股份羅漢明佔得最多,頭腦也最靈活,大家推舉他為總經理。但讓入困惑的是,好幾次,外地來公司訂貨的客戶考察了公司,看過產品,都表示滿意,但簽約時總有些不放心。後來,和一個使用者深談後才得知,公司全都是20多歲的小青年,怕有閃失。羅漢明靈機一動,從獵頭公司招來一名懂技術會營銷的退休工程師“坐鎮”,從此銷售形勢大變。現在,羅漢明實為總經理,但名片上卻印的是業務員。對此,他有些無奈,也暗自竊喜。

  點評:傳統習慣,積勢成疾。年輕既是優勢,但做市場推廣時很難取得別人的信任,遭遇發展“瓶頸”,要找出癥結所在,換個思路,人不變我變,就能迎來創業的一片豔陽天。

  “殺回馬槍”

  2010年,吳暢畢業於市裡一所旅遊專科學校,應聘頗為不順利。導遊飽和,薪水偏低。一氣之下,他和女友從父母和朋友那裡籌了20多萬的啟動資金,開了間旅遊產品批發商店,誰知,出師不利,被人騙跑了一筆貨後,創業的“元氣”大傷。

  痛定思痛,吳暢想起在學校實習時,曾在市裡好幾個寫字樓推銷過旅遊套餐。相對來說,白領對中餐盒飯的質量要求較高,人群也集中。他和女友想到給白領做盒飯,分8元、10元和12元等3個等級,隔幾天換菜式。盒飯乾淨衛生,包裝漂亮。“刷”30次卡,送“公仔狗”或“海盜熊”。另配有韓國泡菜或開心果,特殊售賣方式引起了白領的興趣。待推廣開後,他們又在“光谷”和開發區等白領集中地設點,聘了5名大學生當幫手。

  點評: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大學生初涉商場,急於賺錢,由於經驗不足,可能失敗。找準潛在的顧客群,利用原來熟悉的市場和人脈,殺個回馬槍,沒準能獲得意外的成功。

  當“漁大夫”

  李強農學院的同學在農科所或科研單位就業後,他卻選擇在江南的一家漁業養殖場打工,待遇不好,工作十分辛苦。對此,很多同學嘲笑,一個名牌大學生淪為高階打工仔有所不值,家人也很不理解。李強卻有自己的職場規劃,先苦後甜。

  原來,他是在拜師深造。在打工兩年裡,他利用技術員的合理身份,遍訪周邊牛蛙、甲魚、螃蟹等養殖場,向高階漁技師學藝。自認為成了這方面的行家裡手後,他辭工回來,辦了一間“漁大夫”診所,為遍佈市郊80多個養殖場“送醫送藥”。由於技術精湛,專業熟,本市又獨此一家,那些患了“漁病”的養殖戶只會想到他。為避免遭遇全部損失,儘管開的“診斷費”和治療費相對較高,也樂意付。現在,李強“出診”年收入在8萬左右。

  點評: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世人不屑的平凡崗位中積累自己的創業優勢,找準市場需求的空白點,後發制人,就能佔領行業的制高點。有別他人,才顯另類,聚財有後勁。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