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九萬章上·第五節

第五節原文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第五節譯文

  萬章問:“堯把天下交給舜,有這回事嗎?”
  孟子說:“不,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給他人。”
  萬章說:“那麼舜得到天下,是誰給他的呢?”
  孟子說:“是上天給他的。”
  萬章說:“上天把天下交給他,是諄諄教導命令他的嗎?”
  孟子說:“不,上天不說話,是用行為和事實來示意而已。”
  萬章說:“用行為和事實來示意,是怎麼回事呢?”
  孟子說:“天子能向上天推薦人,卻不能叫天把天下交給人;諸侯能向天子推薦人,卻不能叫天子讓他做諸侯;大夫能向諸侯推薦人,卻不能叫諸侯讓他做大夫。從前,堯將舜推薦給天,天接受了;又將他公開向老百姓介紹,老百姓接受了;所以說,上天不說話,只是用行為和事實來示意而已。”
  萬章說:“冒味地請問,向上天推薦,而上天接受了;向老百姓介紹,老百姓也接受了,這怎麼樣說?”
  孟子說:“堯派舜主持祭祀儀式,一切神靈都來享用,這是上天接受了;派舜主持政事,而政事治理井井有條,老百姓都安居樂業,這就是民眾接受了。是上天把天下交給舜,是人民把天下交給舜,所以說,天子不能把天下交給他人。舜輔佐堯二十八年,這不是單憑人力就能做到的,這有上天的力量。堯去世,三年服喪後,舜避開堯的兒子一直到南河之南,天下諸侯朝拜天子,不去見堯的兒子而去拜見舜;打官司的人,不去見堯的兒子而去拜見舜;歌頌的人,不歌頌堯的兒子而歌頌舜,所以說,這是天意。這之後舜才回到中原,繼承天子之位。如果居住堯的宮殿,逼迫堯的兒子,就是篡奪,而不是上天給的了。《尚書·泰誓》上說:‘上天所看見的來自於人民所看見的,上天所聽見的來自於人民所聽見的。’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註釋
相:《書"湯誓》:“伊尹相湯伐桀。”《書·大誥》:“周公相成王。”《"大雅"生民》:“有相之道。”《易·泰·象》:“天地交,泰;後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論語·衛靈公》:“然,固相師之道也。”《論語·季氏》:“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廣韻·漾韻》:“相,扶也。”《集韻·漾韻》:“相,助也。”這裡用為輔佐、扶助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