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章問:“人們說‘伊尹曾用割肉烹調技術來求取商湯王’,有這件事嗎?”
孟子說:“不,不是這樣的。伊尹在莘國的郊野種田,而欣賞喜愛堯、舜所行的道路。如果不是堯、舜的行為方式,不是堯、舜所走的道路,即使把天下的財富都作為俸祿給他,他也不屑一顧。即使給他一千輛馬車,他也不看一眼。如果不是堯、舜的行為方式,不是堯、舜所走的道路,他一點小東西也不會拿給別人,也不會向別人要一點小東西。商湯王派人用皮幣帛禮聘請他,他很傲慢地說:‘我要湯的財物幹什麼呢?怎麼能比得上我安於田野之中,在此以堯、舜之道為樂趣呢?’商湯王三次派人去聘請他,他後來改變了想法說:‘我與其身居田野之中,由此以堯、舜之道為樂趣,但我怎麼能使現在的君主成為堯、舜一樣的君主呢?我怎麼能使現在的百姓成為堯、舜治理下的百姓呢?我何不在我有生之年親眼看到這些呢?上天生育這些民眾,使先明理的人啟發後明理的人,使先覺悟的人啟發後覺悟的人。我,是上天生育這些民眾中先覺悟的人,我要用這個堯、舜之道來啟發上天所生活民眾。不是我去啟發他們覺醒,又有誰呢?’
“想這天下的百姓,一個個男子和女子如果有沒受到堯、舜之道恩惠的,就好象是自己將他們推進水溝中一樣。伊尹就是這樣自願把天下的重擔挑在肩頭的,所以他俯就商湯王而遊說征伐夏國以拯救人民。我沒有聽說過有自身屈曲而能矯正別人,有屈辱自己而能夠匡正天下的人?聖人的行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遠避,有的親近,有的離去,有的不離去;歸根究底潔身自好而已。我只聽說伊尹以堯、舜之道求取商湯王,卻沒有聽說用割肉烹調技術來求取商湯王。《伊訓》裡說:‘上天的懲罰由夏桀自己造成,我只是自亳邑開始計劃而已。’”
註釋
1.要:通“徼”。 《晏子春秋·內篇問下》:“不庶幾,不要幸。”孫星衍雲:“要與徼通。”《孟子·公孫丑上》:“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孟子·告子上》:“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趙岐注:“要,求也。”《呂氏春秋·愛類》:“要利之人,犯危何益?”高誘注:“要,徼也。”這裡用為探求、求取之意。
2.有莘:古國名,在今河南陳留縣東北。
3.幣:《周禮·大宰》:“四曰幣貢。”《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禮記·曲禮》:“幣曰量幣。”《禮記·月令》:“用圭璧更皮幣。”《戰國策·齊策三》:“請具車馬皮幣。”《說文》:“幣,帛也。”這裡用為古人用作禮物的絲織品之意。
4.囂:(ao敖)通敖。《詩·大雅·板》:“我及爾謀,聽我囂囂。”《爾雅》:“仇讎,敖敖,傲也。”這裡用為傲慢之意。囂囂然:很傲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