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一告子上·第二節

第二節原文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袂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第二節譯文

  告子說:“人性就好比是水勢急速的水流,在東邊衝開缺口就向東流,在西邊衝開缺口就向西流。所以人性沒有善不善之分,就好比水沒有流向東西方之分。”
  孟子說:“水流確實沒有東流西流之分,但是沒有上流下流之分嗎?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好比是向下流淌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良的,水的本性沒有不向下流淌的。如今的水,被擊打就可以濺得很高,可以使它高過額頭;堵塞水道使它倒行,就可以使它流上山崗。難道這是水的本性嗎?是形勢使它這樣的。人之所以可以使他不善良,其本性的變化也是一樣的。”

註釋
湍:(tuan穿)《楚辭·抽思》:“長瀨湍流。”《淮南子·說山》:“稻生於水,而不能生於湍瀨之流。”《史記·河渠書》:“水湍悍。”《說文》:“湍,疾瀨也。”這裡用為水勢急速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