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十二告子下·第十三節

第十三節原文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吾闻之,喜而不寐。”

  公孙丑曰:“乐正子强乎?”曰:“否。”

  “有知虑乎?”曰:“否。”

  “多闻识乎?”曰:“否。”

  “然则奚为喜而不寐?”曰:“其为人也好善。”

  “好善足乎?”曰:“好善优于天下,而况鲁国乎?夫苟好善,则四海之内,皆将轻千里而来告之以善。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士止于千里之外,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与谗谄面谀之人居,国欲治,可得乎?”

第十三節譯文

  魯國君想讓樂正子執政。孟子說:“我聽說這個訊息,高興得一晚上都沒有睡覺。”
  公孫丑問:“樂正子能力很強嗎?”
  孟子說:“不。”
  公孫丑問:“他有知道深謀遠慮嗎?”
  孟子說:“不。”
  公孫丑又問:“他識多見廣嗎?”
  孟子說:“不。”
  公孫丑又問:“那麼你為什麼高興得一晚上都睡不著呢?”
  孟子說:“他為人很善良。”
  公孫丑又問:“僅僅好善就足夠了嗎?”
  孟子說:“喜好善良就優於天下所有的人,何況是魯國的人呢?一個人如果喜好善良,那麼四海之內的人們都將不遠千里而來告訴他善良的事情。一個人如果不喜好善良,那麼人們就會說:‘瞧他那洋洋自得的樣子,我早就知道這種人了。’洋洋自得的聲音和樣子,會拒人於千里之外。如果讀書人都止步於千里之外,那麼讒媚奉迎的人就會前來。和讒媚奉迎的人一起相處,國家要想治理好,可能嗎?”

註釋
1.樂正子:人名,姓樂正,名克。魯國人。
2.訑:(yi夷)《玉篇·言部》:“訑,訑訑,自得也。”這裡用為自得之意。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