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大海的景色在雨中濛濛展開,滾滾波濤飛濺到江上觀潮臺。
潮水來時,聲音像千騎馬在奔騰震天動地,氣勢像席捲著群山奔騰而來。
岸的削壁,被潮水拍打時生怕被沖垮;但江中的弄潮兒卻敢於駕著輕舟,隨著潮頭起伏騰躍,在水上回旋。
“鴟夷子皮”裡,伍子胥的屍首猶有遺恨,錢塘江的怒潮永遠使人感到悲哀。
註釋
錢塘:錢塘江,浙江的下游。
臺:指觀潮的臺。
絕岸:陡岸。
溯洄:逆流而上。
鴟夷:皮袋,這裡借指潮神伍子胥。據《吳越春秋》等記載,春秋吳國大夫伍子胥因勸諫吳王夫差而被疏遠、賜死。伍子胥臨死時,囑咐家人把他的眼睛挖出來或者把頭割下來懸掛在南城門上,以便看到吳國的滅亡。吳王大怒,下令用鴟夷把他的屍體包裹起來,投入錢塘江。後來伍子胥化為錢塘江潮潮神。
參考資料:
1、王鎮遠.清詩選:上海書店出版社,1993:275
2、滕雲,元明清詩選講,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87年01月第1版,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