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別趙子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

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

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

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海中诸山中,幽子颇不无。相期风涛观,已久不可渝。

又尝疑龙虾,果谁雄牙须。蚌蠃鱼鳖虫,瞿瞿以狙狙。

识一已忘十,大同细自殊。欲一穷究之,时岁屡谢除。

今子南且北,岂非亦有图。人心未尝同,不可一理区。

宜各从所务,未用相贤愚。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短燈檠歌
下一篇詩文: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
詩文作者
韓愈
韓愈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鉅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450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