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

流水麹尘,艳阳醅酒,画舸游情如雾。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垂杨漫舞。总不解、将春系住。燕归来,问彩绳纤手,如今何许。
欢盟误。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不堪衰鬓著飞花,傍绿阴、冷烟深树。玄都秀句。记前度、刘郎曾赋。最伤心、一片孤山细雨。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下一篇詩文: 瑞龍吟·送梅津
譯文及註釋 補充糾錯
譯文
流水似酒麴粗渾,豔陽如未過濾的酒,畫船遊興象湖中煙霧。含笑從水面拈起一根無名的芳草,它剛隨流波從斷橋西頭漂渡。千萬條楊柳舞動著腰肢,都不知如何把春光繫住。問歸燕,纖手上系戴彩繩的人,如今她在何處?
慨嘆盟約已誤,流光似箭又隨寒食去。年老鬢衰哪堪飛花沾著,船傍綠蔭不禁冷煙深樹。玄都觀詠桃的詩句,記得昔日劉郎已賦。最令人傷心斷魂的是清明時節,又是一片孤山籠罩著彌天的細雨。

註釋
西子妝慢:雙調,九十七字,上片十句五仄韻,下片九句六仄韻。此詞據張炎詞序說:“(系)吳夢窗自制此曲。”此係詞人即景自度曲。
湖上:指杭州西湖。
薄遊:短暫之遊。
麴(qū)塵:即麴塵,酒麴所生的細菌,色微黃如塵,因稱淡黃色為麴塵。此喻水之淡綠色。
醅(pēi)酒:未濾之酒。醅,一本作“酷”,一本作“酤”。
拈芳草:即春日鬥草遊戲。古時婦女習慣在寒食、清明時進行的一種遊戲,大致是以採集之草品種多少、優劣或其他方式定勝負。據宗懍《荊楚歲時記》:“競採百藥,謂百草以觸除毒氣,故也有鬥草之戲。”
乍:一本無此字,一本此處缺字。
斷橋:在西湖白堤上,原名寶祐橋,因孤山之路,至橋頭而斷,因此至唐後均稱斷橋。“斷橋殘雪”為西湖十景之一。
堍(tù):橋兩邊接近平地的傾斜之處。
彩繩纖手:指所愛女子。舊俗五月五日以彩繩係臂,藉以闢兵與鬼。此代指所思之女子。彩繩,代指鞦韆。
一箭:形容快速消失。
寒食:即寒食節,清明前一天。
飛花:出自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冷煙:寒食節時禁火,故曰“冷煙"。
“玄都”二句:引用唐·劉禹錫《再遊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孤山:在杭州西湖北部孤峰聳立,秀麗清幽。北宋隱士林逋隱居地,林在此種梅養鶴。詩文中詠到隱居、詠梅鶴常用此典。

參考資料:

1、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中國書店,2007:第419-421頁

2、顧易生.《經典宋詞·淮南皓月冷千山:南宋後期詞》:黃山書社,2016:第165頁

3、劉揚忠.《唐宋詞精華分卷》:朝華出版社,1991:第1156頁

展開↧
創作背景 補充糾錯
這首詞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夏承燾言:“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遺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遊》諸闋皆是。”此首為吳文英自度曲,因清明遊杭州西湖而憶去姬之作。

參考資料:
1、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中國書店,2007:第419-421頁
展開↧
賞析 補充糾錯
此詞上片描寫詞人醉遊杭州西湖的情景;下片抒寫詞人遊湖時的觸景生情及傷心感嘆。全詞透過對身邊景物的描寫,以及在文中使用典故,生動形象的表達了詞人的傷心難過。此詞情景交織,蘊藉深遠,極其沉厚。

  發端“流水麴塵”三句寫遊西湖:初春時節,綠波盪漾,豔陽當空,彩舟泛遊。“麴塵”用楊巨源《折楊柳詩》“水邊楊柳麴塵絲”喻春水之淡綠。“醅酒”用李白《襄陽歌》“卻似葡萄初酸醅”意,形容豔陽如葡萄酒一般色澤鮮豔。“情如霧”化用杜甫《小寒食舟上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意,暗點自己年邁重遊西湖,眼如霧裡看花,情亦迷像不清。“笑拈芳草不知名”二韻,承前述醉態,轉筆回憶往昔,詞人與杭姬遊春時的歡愉:駕蘭舟,蕩碧波,忽至白堤,遊斷橋,看垂柳漫舞,情何深,意何切。“芳草”句化用《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表達了樂而忘返之情。“垂楊”兩句,觸景生情。言清明時節,湖堤柳枝遇風飄舞,煞是好看。但詞人卻認為楊柳枝終究是不懂得人的惜春之情,將這無限春光繫住不放它去。“柳”有留之意,因此古人常折柳贈別。“總不解、將春繫住”這裡採用擬人手法,怨楊柳無知未能留住春天,實則借春之無情,寫伊人已逝的惆悵。“燕歸來”三句,借物設問,感慨系之。以“燕”喻己,以“彩繩纖手”代指杭姬,明知杭姬已逝,卻問其如今去向何方。在詢問的語調中帶出多少悲傷。

  過片,意脈相連,開頭以“歡盟誤”的肯定句式,繼續抒發歡盟不再的哀嘆。然後從時、空、人三方面的變化發出感慨。“一箭流光”二句,寫時光似箭,轉眼到了寒時節。“不堪衰鬢著飛花”寫自己年已老,鬢飛霜。“傍綠陰、冷煙深樹”此寫空間景物的變化,此時已不是開頭的綠水、豔陽、畫船,而是幽樹陰陰、冷煙渺渺,畫面中一縷縷憂思倏然而生。“玄都秀句、劉郎曾賦”化用劉禹錫詩句,將劉郎自比,以桃花易謝喻杭州愛姬。“桃花淨盡”一片悼亡之情託筆而出。最後“最傷心、一片孤山煙雨”寫眼前孤峰聳立,雖清幽秀麗,卻都在煙雨迷濛之中,一派悽然、幽然的意境融入了無限悲情,加以“最傷心”直抒胸臆之詞更加濃了悲慼愴傷。

  這是一首自度曲,為抒發哽咽悼念之情,不僅用仄聲韻,而且用韻較密,上片十句五仄韻,下片八句六仄韻。在押韻時採用去,上聲通押之法,如:樹、賦、霧、誤、雨、住、句、堍、去等為去聲韻,舞、許為上聲韻。陳匪石日:“蓋詞之用韻,平聲入聲皆獨押,上去通押,所謂上不類詩,下不墮曲,韻亦其事也。”(《聲執》)吳文英用字,雖多麗字,多用典,但也有用時語處。如“堍”字。陳銳曰:“夢窗自度腔《西子妝慢》雲:‘乍凌波、斷橋西堍'。‘堍’字習用,而今字書、韻書皆未搜。”(《袌碧齋詞話》)

參考資料:
1、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上》:中國書店,2007:第419-421頁
展開↧
詩文作者
吳文英
吳文英

吳文英(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宋史》無傳。一生未第,遊幕終身。於蘇、杭、越三地居留最久。並以蘇州為中心,北上到過淮安、鎮江,蘇杭道中又歷經吳江垂虹亭、無錫惠山,及茹霅二溪。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後“困躓以死”。

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504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