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闻韩古调,兼爱近诗篇。玉磬声声彻,金铃个个圆。
高疏明月下,细腻早春前。花态繁于绮,闺情软似绵。
轻新便妓唱,凝妙入僧禅。欲得人人伏,能教面面全。
延之苦拘检,摩诘好因缘。七字排居敬,千词敌乐天。
殷勤闲太祝,好去老通川。莫漫裁章句,须饶紫禁仙。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並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度使等職。死後追贈尚書右僕射。
元稹的創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於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