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遣興三首

下马古战场,四顾但茫然。

风悲浮云去,黄叶坠我前。

朽骨穴蝼蚁,又为蔓草缠。

故老行叹息,今人尚开边。

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

安得廉耻将,三军同晏眠。

高秋登塞山,南望马邑州。

降虏东击胡,壮健尽不留。

穹庐莽牢落,上有行云愁。

老弱哭道路,愿闻甲兵休。

邺中事反覆,死人积如丘。

诸将已茅土,载驱谁与谋。

丰年孰云迟,甘泽不在早。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春苗九月交,颜色同日老。

劝汝衡门士,忽悲尚枯槁。

时来展材力,先后无丑好。

但讶鹿皮翁,忘机对芳草。

補充糾錯
上一篇詩文: 遣興三首
下一篇詩文: 江上
詩文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後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1219 篇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