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侯呂不韋被罷免相國回到封地,他的黨羽司空馬逃往趙國,趙王讓他代理相國。此時,秦國正調動兵馬進攻趙國。司空馬對趙王說:“文信侯擔任秦相時,臣是他的下屬,做過尚書一類的事情,因此熟悉秦國的情況。如今大王讓臣做代理小官,我也要了解趙國的情況,臣願為大王把兩國先作一番比較,看看誰的勝算大。大王您看,趙與秦哪一個國家更強大?”趙王答道:“趙國當然沒秦國強大。”司空馬又問:“以人口而言,哪一國更多?”答道:“比不上秦國。”又問:“糧食錢幣能不能與秦相比?”答:“不能。”“哪一國政令更嚴明?”“還是秦國。”於是司空馬說:“既然趙國諸事都不如秦國,那麼面臨的就只有滅亡了。”趙王懇求說:“希望先生不要嫌棄趙國,不吝賜教,寡人願意聽從先生的謀劃。”
司空馬獻策說:“假如大王賂秦以半數國土,秦國兵不血刃便獲此厚利,必大喜過望。秦一來擔心趙兵作魚死網破之爭,二來深恐諸侯率兵來救,秦王必定迫不急待收受獻地。秦得到土地,慾望得到一時的滿足,便會退兵回國暫作休整,趙國雖然僅剩半壁河山,還足以自存。秦國收到賄賂日益驕橫,山東諸侯必然十分恐慌;假如趙國滅亡就會危及他們自已,他們一定會驚恐不安,從而出兵救趙。在形勢的推動下,合縱陣線頃刻間就能形成。臣請求為大王約合各路諸侯,如此,大王名義上失去了半壁河山,實際上卻得到山東各諸侯的援助來共同抗擊秦國,秦國也不難被滅亡了。”
趙王說:“不久前秦出兵攻趙,寡人為求自保,曾以河間十二縣賄賂秦國,國土滄喪,兵力削弱,始終逃不脫秦兵的逼迫。如今先生又建議割讓半數國土,只恐秦國因而更加強大,趙國更無力以自保,難免遭受滅亡之禍。希望先生再想個計策。”司空馬說:“臣雖然出身於刀筆小吏,累官而積,仍是尚書小官,從來沒有率兵打過仗,我請求帶領趙國的全軍去抗擊秦國。”趙王並不願意讓司空馬掌握軍權。司空馬無奈,只好說:“臣只有區區愚計,大王不納,臣也沒什麼可能奉獻給大王了,臣請求離開趙國。”
司空馬離開邯鄲,經過平原津。平源津令郭遺聽說有遠客自邯鄲而來,便熱情地接待他,向他打聽戰事:“聽說秦兵正在攻打趙國,客人自邯鄲來,請問戰況如何?”司空馬敘述了一遍為趙王設謀圖存而趙王不採納、趙國滅亡只在朝夕之間的事。郭遺說:“那麼客人估計趙國能支援多久?”司空馬說:“趙王若能堅持以武安君李牧為將,可支一年;如果妄殺武安君,滅亡之期,則不出半年。我聽說趙王臣子之中有個叫韓倉的,善於阿諛奉承、曲意迎上,甚得趙王歡心。這個人妒賢嫉能,每每讒害有功之臣。如今趙國正是風雨飄搖之時,趙王非親勿用,必聽韓倉之言,武安君下場可想而知。”
韓倉果然向趙王大進李牧的讒言,趙王使人取代李牧統帥之位,令其速返邯鄲。然後派韓倉胡亂找茬數落李牧:“將軍得勝歸來,大王向你敬酒賀功,可將軍回敬大王時,雙手緊握匕首,其心叵測,其罪當誅!”武安君急忙分辯說:“臣胳膊患了曲攣之疾,伸不直,而我的身軀高大,跪拜之時不能雙手夠地,臣深恐對大王不敬而觸犯死罪,便叫木工做了一個假臂,大王若是不信,臣可示之於王。”於是從袖中取出假肢給韓倉看。那假肢狀如木橛,纏以布條。李牧懇求韓倉向趙王加以解釋。韓倉卻不理睬,冷言道:“臣只是受命於王,大王賜將軍死,絕不容恕,我不敢為你多言。”無奈,李牧朝北向趙王遙叩感謝往昔知遇之恩,抽出寶劍準備自殺,可轉念一想:臣子不能自殺於宮中。於是他快步走出司馬門。當他前行走出門之後,李牧右手引劍自殺,可是胳膊太短,寶劍無法刺透,於是以嘴含劍,將劍柄抵在柱子上自刺而死。李牧死後才5個月,趙國就滅亡了。
平原令郭遨,每次見到朋友,總為司空馬諮嗟嘆惜不已。而他又認為,司空馬為秦所放逐並非由於愚魯,離開趙國並非出於無能。趙國走了一個司空馬,致使國家滅亡,可見亡國滅族,並不是沒有賢才輔佐,只是君主不能用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