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趙二·王破原陽

王破原陽原文

  王破原阳,以为骑邑。牛赞进谏曰:“国有固籍,兵有常经。变籍则乱,失经则弱。今王破原阳,以为骑邑,是变籍而弃经也。且习其兵者轻其敌,便其用者易其难。今民便其用而王变之,是损君而弱国也。故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卒散兵,以奉骑射,臣恐其攻获之利,不如所失之费也。”

  王曰:“古今异利,远近易用。阴阳不同道,四时不一宜。故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子知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兵甲之用,不知阴阳之宜。故兵不当于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于事,何俗之不可变?昔者先君襄主与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无穷之门,所以昭后而期远也。今重甲循兵,不可以踰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吾闻信不弃功,知不遗时。今子以官府之籍,乱寡人之事,非子所知。”

  牛赞再拜稽首曰:“臣敢不听令乎?”至遂胡服,率骑入胡,出于遗遗之门,踰九限之固,绝五径之险,至榆中,辟地千里。

王破原陽譯文

  趙武靈王撤消原陽軍隊的舊編制,建立騎兵,把原陽作為訓練騎射的基地。

  牛贊進諫說:“國家有固定的法令,軍隊有長久不變的準則。改變法令國家就會混亂,夫去準則軍隊就會削弱。如今君王撤消原陽軍隊的昭編制,建立騎兵,把原陽作為訓練騎射的基地,這是改變法令並拋棄準則的做法。況且熟習他們原來兵器裝備的將士才能輕敵敢戰,對器用感到方便的人,難事也會覺得很容易。如今民眾對器用感到便於使用而君王卻改變了它,這是損害君王聲譽並削弱國家力量的做法。所以利益不到百倍不能改變風俗,功效不能增加十倍就不更換器具。如今君王拆散原來軍隊的編制,而奉行騎馬射箭,臣下害怕它攻戰獲得的利益,趕不上所損失的費用。”

  武靈王說:“古代和今天的利害不一致,邊遠和中原地區可以改換器用。陰陽的變化有不同的規律,四季的推移各有所宜。所以賢明的人觀察時俗而不被時俗所牽制,製造兵器雨不被兵器所制約。您知道官府的法令,不知道改換器用的利益;您知道兵器鎧甲的用途,不知道天時人事變化中所適宜採取的措施。所以兵器不適合應用,什麼兵器不可以改換?教化不便於行事,什麼風俗不可以改變?從前先君襄主的邊境與代國接壤,就在邊境築城表示封疆的範圍,名叫無窮之門,這是用來昭示後代希望他們開拓遠地的意思。如今厚重的鎧甲長長的兵器,是不能越過險要地形的;講究仁義道德,是不能使胡人來臣服的。我聽說講信用不能拋棄功利,聰明的人不會放棄機會。如今您以官府的法令,擾亂寡人變服騎射、強兵拓地的大事,這些不是您能夠了解的。”

  牛贊再一次拜見武靈王叩頭至地多時說:“臣下怎麼敢不聽從您的命令呢?”武靈王於是就讓他穿上胡服,率領騎兵攻入胡地,從挺關出發,越過了九原堅固的要塞,跨過了井陘關的險地,到達榆中,開拓了千里疆土。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