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ǒng jié fēng
藥材名稱 | 腫節風 |
藥材拼音 | zhǒng jié fēng |
藥材別名 | 草珊瑚、接骨木、九節茶、接骨金粟蘭、竹節茶 |
英文名稱 | zhongjiefeng |
功效分類 | 清熱涼血藥 |
藥用部分 | 金粟蘭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 | 常綠亞灌木。節明顯膨大。單葉對生,革質,橢圓形、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尖,邊緣有銳利的粗鋸齒,齒的尖端有一球狀小腺體,兩面無毛,略有光澤;基部合生;托葉小,鑽形。夏季開花;花兩性,黃綠色,頂生,穗狀花序或復穗狀花序;苞片三角形;雄蕊1枚,棒狀,花絲粗厚,藥隔肥大,每邊有1藥室;子房近球形,幾無花柱,柱頭頭狀。核果,紅色、球形。 |
產地分佈 | 常生於常綠闊葉林下陰溼處或溝谷邊。分佈於廣東、浙江、福建、臺灣、廣西、海南等地。 |
採收加工 | 夏季採收,曬乾。 |
藥材性狀 | 主根粗短。莖圓柱形,暗褐色,節膨大,節上有明顯的葉鞘痕,質脆,易折斷或從節部脫離,斷面中空,邊緣纖維狀。葉對生,基部合生抱莖,棕褐色或暗褐色,多皺縮,易破碎,近革質。完整葉片為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有疏鋸齒,對光透視,齒尖可見一黑褐色腺體,莖頂有時可見穗狀花序,黃綠色,氣微香,味微苦、微辛。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苦、辛。歸心經、肝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涼血,活血消斑,祛風通絡。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涼血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30克,煎服。用治血熱紫斑、紫癜,風溼痺痛,跌打損傷、流行性感冒、小兒肺炎及大葉性肺炎等。 |
藥理研究 | 具抗菌、抗腫瘤、促進骨折癒合及抗病毒作用;浸膏及其總黃酮對動物的細胞吞噬作用有促進作用;對非特異性炎症,特別是胃潰瘍有明顯的促進胃細胞黏膜保護層修復的作用;促進食慾。 |
化學成分 | 含左旋類沒藥素甲、異秦皮定等,也含揮發油。另含有異嗪皮啶、迷迭香酸、延胡索酸、左旋類沒藥素甲、琥珀酸等成分。 |
使用禁忌 | 陰虛火旺及孕婦禁服。宜先煎或久煎。 |
配伍藥方 | ①治風溼關節痛:草珊瑚根、鉤藤根、野鴉椿根各30克。煎湯取汁,加入黃酒酌量,同豬腳1只燉服。(《福建藥物志》) ②治骨折:草珊瑚、野葡萄根、泡桐樹根皮、四塊瓦。上藥均用鮮品,搗爛加適量白酒。外包骨折處。(《苗族藥物集》) ③治產後腹痛:草珊瑚根9克,鐵掃帚30克,白糖、米酒各少許。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④治燙火傷:草珊瑚幹葉研末一份、茶油二份。調勻,塗抹患處。(《福建中草藥》) ⑤治傷口潰爛:草珊瑚莖、葉適量,煎水外洗。(《江西中草藥》) ⑥治口腔炎:草珊瑚6克,蛇含3克。煎水內服。(江西《草藥手冊》)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