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 tiě suǒ
藥材名稱 | 金鐵鎖 |
藥材拼音 | jīn tiě suǒ |
藥材別名 | 昆明沙參、獨丁子、金絲矮陀陀、蜈蚣七、鈴地草根、小馬桑、獨根、白暗消、巴地蜈蚣、麻參 |
英文名稱 | radix psammosilenes |
功效分類 | 祛風溼強筋骨藥 |
藥用部分 | 來源於石竹科植物金鐵鎖Psammosilene tunicoides W.C.Wu et C Y.Wu的乾燥根。 |
(動)植物形態 | 多年生草本。根倒圓錐形,肉質。莖鋪散,多回二叉狀分枝,長達35厘米。葉卵形,長1.5~2.5厘米,上面疏被柔毛,近無柄。花兩性,徑3~5毫米,密被腺毛。花梗短或無梗,花萼筒狀鐘形,長4~6毫米,縱脈綠色,密被腺毛,萼齒5,三角狀卵形,花瓣5,長7~8毫米。雄蕊5,伸出花萼,子房狹倒卵形,長約7毫米。種子棕色,長約3毫米。花期6~9月,果期7~10月。 |
產地分佈 | 生於海拔900~3800米金沙江及雅魯藏布江沿岸礫石山坡、石灰質巖縫中或林下。分佈於四川、雲南、貴州及西藏。 |
採收加工 | 秋季採挖,除去外皮和雜質,曬乾。 |
藥材性狀 | 皺縮成團,長10~30厘米。主根圓錐形,表面棕黃色。莖細,多分枝,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具5縱稜,質軟,斷面中空。葉多皺縮破碎,暗綠色或灰綠色,完整葉片二至三回羽狀全裂。花少見,花冠唇形,有距,淡紫色。蒴果扁長橢圓形,呈莢果狀。種子扁心形,黑色,有光澤。氣微,味苦。 |
性味歸經 | 性溫,味苦、辛。歸肝經。 |
功效作用 | 祛風除溼,散瘀止痛,解毒消腫。屬祛風溼藥下屬分類的祛風溼強筋骨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0.1~0.3克,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用治風溼痺痛,胃脘冷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外治瘡癤,蛇蟲咬傷。 |
藥理研究 | 金鐵鎖及金鐵鎖總皂苷具有顯著的鎮痛作用。 |
化學成分 | 根含三萜皂甙元及三萜皂甙。 |
使用禁忌 | 有小毒,孕婦慎用。 |
配伍藥方 | ①治胃痛:(小馬桑)根1.5克,青藤香3克。為末,開水送服。(《西昌中草藥》) ②治蛔蟲症:先服半個油煎雞蛋,隔半小時,再服金鐵鎖粉末0.6克及剩餘的半個油煎雞蛋。(《雲南中草藥》) ③治慢性咳、喘:(小馬桑)根1.5克,金盆3克。為末,溫開水送服。(《西昌中草藥》) ④治跌打損傷,風溼疼痛,胃痛:每次用金鐵鎖0.9~1.5克,水煎服,或泡酒服。(《雲南中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