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柳枝

liǔ zhī

柳枝
柳枝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柳枝
藥材拼音 liǔ zhī
藥材別名 楊柳條、柳條
英文名稱 willow branch
功效分類 利水消腫藥
藥用部分 楊柳科植物垂柳Salix babylonica L.的乾燥枝條。
(動)植物形態 喬木,高可達18米。樹冠開展而疏散。樹皮灰黑色,不規則開裂;枝細,下垂,無毛。芽線形,先端急尖。葉狹披針形,長9~16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5~10毫米,有短柔毛。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厘米,有短梗,軸有毛;雄蕊2,花葯紅黃色;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2;雌花序長達2~5厘米,有梗,基部有3~4小葉,軸有毛;子房橢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短,柱頭2~4深裂;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1。蒴果長3~4毫米,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產地分佈 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採收加工 春季摘取嫩樹枝條,鮮用或曬乾。
藥材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直徑5~10毫米,表面微有縱皺紋,黃色。節間長0.5~5厘米,上有交叉排列的芽或殘留的三角形瘢痕。質脆易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薄而淺棕色,木部寬而黃白色,中央有黃白色髓部。氣微,味微苦、澀。
性味歸經 性寒,味苦。歸胃經、肝經。
功效作用 祛風利溼,解毒消腫。屬利水滲溼藥下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15~30克。外用:適量,煎水含漱;或燻洗。主治風溼痺痛,小便淋濁,黃疸,風疹痛癢,疔瘡,丹毒,齲齒,眼腫。
藥理研究 有區域性麻醉作用。
化學成分 含水楊苷等成分。
使用禁忌 尚不明確。
配伍藥方 ①治小便淋濁不清:柳枝一握,甘草9克。煎湯飲之。(《肘後方》) ②治黃疸:柳枝三大升。以水一斗,煮取濃汁,取半升,一服令盡。(《外臺》引《崔氏方》) ③治急、慢性肝炎:一寸以內嫩柳枝60克。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每日1付,分2次服。(《新疆中草藥單方驗方選編》)
上一味中藥材: 茯苓
下一味中藥材: 桑白皮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