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ǎng kūn bù
藥材名稱 | 廣昆布 |
藥材拼音 | guǎng kūn bù |
藥材別名 | 海白菜、石蓴、紙菜、青菜婆 |
英文名稱 | latifolia |
功效分類 | 利水消腫藥 |
藥用部分 | 石蓴科植物孔石蓴Ulva pertusa Kjellm.的藻體。 |
(動)植物形態 | 幼藻體綠色,長大時為碧綠色。藻體單獨或2~3株成叢。片狀,膜質;基部較厚,無柄。體形變異大,不規則,有卵形、橢圓形、披針形和圓形。邊緣略有皺或呈波狀。藻體表面有大小不等的孔,幾個小孔可裂為一大孔,使藻體最後形成幾塊不規則的裂片。 |
產地分佈 | 生於中、低潮帶和大幹潮線附近的岩石上或石沼中,一般在海灣內較盛。分佈於廣東及黃海、渤海、東海及南海海域。 |
採收加工 | 夏季採收。勞取後,用淡水沖洗潔淨,曬乾。 |
藥材性狀 | 圓形或披針形,表面平滑。全體深綠色,存放日久轉為黃綠色。投入水中膨脹略慢,最後展開為原形,表面有多數大小不等的孔,有時可見盤狀的固著器。水浸不易溶化。氣腥,味微鹹。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鹹。歸腎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解毒、軟堅、消痰、利水、降血壓。屬利水滲溼藥下屬分類的利水消腫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9~15克,煎服。用治咽喉腫痛、瘡癤腫毒、痰火瘰癧、癭瘤、痰飲水腫。 |
藥理研究 | 廣昆布中含有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具有抗凝血活性;含有的昆布氨酸和巖藻多糖具有降血壓、抗糖尿病、抑制肥胖等作用。 |
化學成分 | 含氯化鉀、碘、鉀、氮及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多糖、麥角固醇及氨基酸、脂肪酸。尚含葛縷醛、糖醛、異松油烯、檸檬烯、黃樟醚、對聚傘花素等。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臨床用治高血壓病。 |
使用禁忌 | 孕婦及脾胃虛寒,內有溼滯者慎服。 |
配伍藥方 | 1、治慢性咽炎:水發海帶500克,洗淨切小塊,煮熟後撈出,加白糖200克拌勻,醃漬1日後即可食用。每日2次,每次食用50克。 2、治肥胖病:海帶粉2克,話梅1粒,開水浸泡服用,每日2次。 3、治面板熱痱、頸淋巴結炎、單純性甲狀腺腫:海帶60克,綠豆70克,粳米100克,陳皮1片,同煮粥,用適量白糖調味食。 4、治癭氣結核,癳癳腫硬:昆布一兩(洗去成味)。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於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含之。(《聖惠方》) 5、治頸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癭: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後方》) 6、治癭氣初結,咽喉中壅悶,不治即漸漸腫大:檳榔三兩,海藻二兩(洗去鹹),昆布三兩(洗去鹹水)。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聖惠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