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凌霄花

líng xiāo huā

凌霄花
凌霄花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凌霄花
藥材拼音 líng xiāo huā
藥材別名 紫葳花、五爪龍、紅花倒水蓮、倒掛金鐘、上樹龍、吊牆花、杜靈霄花
英文名稱 Chinese trumpet creeper
功效分類 活血調經藥
藥用部分 紫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Schum.的花。
(動)植物形態 落葉木質藤本。羽狀複葉對生,小葉7~9,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不對稱。花橙紅色,由三出聚傘花序整合稀疏頂生圓錐花叢;花萼鐘形,質較薄,綠色,有10條突起縱脈,5裂至中部,萼齒披針形;花冠漏斗狀,先端5裂,裂片圓形,開展;雄蕊4,2強,雌蕊1,子房上位、2室,基部有花盤。蒴果長如豆莢,頂端鈍。種子多數。花期6~8月,果期7~11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谷、小河邊、疏林下,攀援於樹上或石壁上。全國各地均有,主產於江蘇、浙江等。
採收加工 夏、秋季花開時採摘,曬乾或低溫乾燥。
藥材性狀 多皺縮或摺疊,長5~8厘米。花萼鐘形,長1~2.6厘米,筒部直徑5~8厘米,灰綠色,質薄,先端5裂至中部;裂片披針形;頂端長而尖;中央有一條突起的縱脈紋;裂片相接處有一條不明顯的縱脈紋。花冠外面淡黃棕色,內面紅棕色;水浸軟後展開呈漏斗狀,先端5裂,裂片半圓形,寬3~4厘米,表面具棕紅色脈紋。雄蕊4,2強,著生於花冠管中部,不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數,柱頭2裂.扁長圓形,常反捲。氣微香,味微苦而後酸。
性味歸經 性寒,味甘、酸。歸肝經、心包經。
功效作用 行氣祛瘀、涼血祛風。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臨床應用 用量4.5~9克;外用適量,研末調塗。用治血瘀經閉、癥瘕、跌打損傷、血瘀崩漏、難產、癇疾、癮疹、溼癬等。
藥理研究 有抑制收縮血管平滑肌、抗血栓、對子宮平滑肌有節律性的興奮或抑制作用。對福氏痢疾桿菌和傷寒桿菌有抑制作用。
化學成分 含芹菜素、辣椒黃素、矢車菊素-3-芸香糖苷、阿江欖仁酸、β-谷固醇、黃酮類、有機酸、獼猴桃鹼、草蓯蓉鹼、凌霄花紅色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孕婦、內無瘀熱及氣血虛弱者忌服。
配伍藥方 ①治女經不行:凌霄花為末,每服6克,食前溫酒下。(《徐氏胎產方》) ②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溫酒服方寸匕, 日三。(《廣利方》) ③治消渴,飲水過多不瘥:凌霄花30克,搗碎。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三服。(《聖惠方》) ④治通身癢:凌霄花為末,酒調服3克。(《醫學正傳》) ⑤治面板溼癬: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加枯礬,研末搽患處。(《上海常用中草藥》) ⑥治癬積年:凌霄花末,以羊蹄根蘸藥,搽之甚妙。(《普濟方》) ⑦治婦人陰瘡:凌霄花為末,用鯉魚腦或膽調搽。(《摘玄方》)
上一味中藥材: 雞血藤
下一味中藥材: 紅花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