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前胡

qián hú

前胡
前胡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前胡
藥材拼音 qián hú
藥材別名 毛前胡
英文名稱 Peucedani Radix
功效分類 辛涼解表藥
藥用部分 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的乾燥根。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壯,呈長圓錐形。莖單一,圓柱形,有縱直溝紋,基部光滑,頂端近花序處密生白色柔毛。基生葉有柄,基部擴大成鞘,抱莖;葉為2~3回3出羽狀複葉,最終裂片條形,邊緣有粗鋸齒,偶呈缺刻狀,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花較大,無總苞,全體散生白色短柔毛;小傘形花序有花25~30朵,小總苞片數片,披針形,密生刺毛;萼齒不明顯;花瓣5,白色,倒卵形,頂端突起向內折;雄蕊5枚;子房卵形,下位,花柱2,基部圓錐形。雙懸果扁平狀卵圓形,無毛,分果背稜顯著,側稜有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佈 野生於多石礫的草原、山坡上。產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採收加工 春、秋季採挖根部,洗淨,曬乾。
藥材性狀 圓柱形,略彎曲,有時分枝,長15~30厘米,直徑0.6~1.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有縱皺紋、多數疣狀突起及支根痕;根頭部較長,頂端常有殘莖,四周有環節及纖維狀葉鞘殘基。體輕,質硬脆,斷面不整齊,皮部黃白色,散生棕色油點,木部淡黃色。氣微香,味微苦、辛。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苦、辛。歸肺經。
功效作用 發表鎮痛、降氣化痰。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煎服。用治外感表證、頭痛昏眩、痰熱喘滿、咯痰黃稠、風熱咳嗽痰多。
藥理研究 動物試驗表明,水煎液有鎮痛、鎮靜、解熱和抗炎作用。
化學成分 含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白花前胡丙素、白花前胡丁素、歐前胡素、氧化前胡素、紫花前胡種苷Ⅳ、紫花前胡皂苷V、白花前胡香豆精Ⅰ、白花前胡香豆精Ⅱ、白花前胡香豆精Ⅲ等香豆素類及揮發油等成分,油中主要成分為佛手內酯、阿魏酸等。
使用禁忌 陰虛咳嗽、寒飲咳嗽患者慎服。半夏為之使,惡皂莢,畏藜蘆。
配伍藥方 ①治咳嗽涕唾稠黏,心胸不利,時有煩熱:前胡30克(去蘆頭),麥門冬(去心)45克,貝母(煨微黃)30克,桑根白皮(銼)30克,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15克,甘草(炙微赤,銼)0.3克,上藥搗篩為散。每服12克,以水一中盞,入生薑0.15克,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方》前胡散) ②治肺喘,毒雍滯心膈,昏悶:前胡(去蘆頭)、紫菀(洗去苗土),訶黎勒皮、枳實(麩炒微黃)各30克。上為散。每服3克,不計時候,以溫水調下。(《普濟方》前胡湯) ③治妊娠傷寒,頭痛壯熱:前胡(去蘆頭)、黃芩(去黑心)、石膏(碎)阿膠(炙,焙)各30克。上粗搗篩,每服9克,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溫服。(《普濟方》前胡湯) ④治骨蒸熱:前胡3克,柴胡6克,胡黃連3克,豬脊髓一條,豬膽一個,水煎,入豬膽汁服之。(《國醫宗旨》) ⑤治小兒風熱氣啼:前胡(去蘆)。上為末,煉蜜和丸小豆大。日服一丸,熟水下。服至五六丸即瘥。(《小兒衛生總微論方》前胡丸)
上一味中藥材: 葛根
下一味中藥材: 升麻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