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升麻

shēng má

升麻
升麻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升麻
藥材拼音 shēng má
藥材別名 綠升麻、西升麻、空升麻、周升麻、雞升麻、鬼臉升麻
英文名稱 Cimicifugae Rhizoma
功效分類 辛涼解表藥
藥用部分 毛茛科植物大三葉升麻Cimici,uga heracLei,oliaKom.、興安升麻Cimici uga dahurica(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L.的根莖。(本文以升麻為準,右圖亦為升麻)
(動)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堅實,表面黑色,有多數內陷的圓洞狀老莖殘跡。莖直立,中空。下部莖生葉片三角形,2~3回3出羽狀全裂;頂生小葉菱形,邊緣有鋸齒,側生小葉具短柄或無柄,比頂生小葉略小。圓錐花序,花序軸和花梗密被灰色或鏽色的腺毛及短毛;花兩性;萼片5,倒卵狀圓形,白色或綠白色,退化雄蕊位於萼片內面,寬橢圓形,頂端微凹或2淺裂,能育雄蕊多數;心皮2~5,密被灰色毛。瞢樊果長圓形,被貼伏的柔毛,基部漸狹成長2~3毫米的柄,頂端有短喙;種子3~8粒,橢圓形,全體生膜質鱗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地林緣、林中或路旁草叢中。分佈於河南、山西、湖北、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泥沙,曬至鬚根干時,燎去或除去鬚根,曬乾。
藥材性狀 不規則長形塊狀,多分枝,呈結節狀,長10~20厘米,直徑2~4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堅硬的細鬚根殘留,上面有數個圓形空洞狀的莖基痕,洞內壁顯網狀溝紋;下面凹凸不平,具鬚根痕。體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有裂隙,纖維性,黃綠色或淡黃白色。氣微,味微苦而澀。
性味歸經 性微寒,味辛,微甘。歸肺經、脾經、胃經、大腸經。
功效作用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風熱頭痛、齒痛、口瘡、咽喉腫痛、麻疹不透、陽毒發斑、脫肛、子宮脫垂等。
藥理研究 升麻常見的有4個品種,有效成分有一定差異,臨床應用大體相同,除用來發表昇陽外,配葛根等對麻疹等病毒之毒血癥有較好的療效。有解熱,降溫,抗炎,鎮痛;鎮靜,抗驚厥;增強免疫功能;護肝,解痙等作用。
化學成分 本品主要含升麻鹼、水楊酸、樹脂、咖啡酸、異阿魏酸、阿魏酸、馬慄樹皮素、咖啡酸、25-O-乙醯基-升麻醇、升麻精、北升麻寧、類葉升麻苷A、升麻苷C、芥子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 陰虛陽浮,喘滿氣逆及麻疹已透者禁服。服用過量可產生頭暈、震顫、四肢拘攣等證。
配伍藥方 ①治口瘡:升麻、黃柏、大青。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冷吐,差止。(《外臺》引《集驗方》) ②治齒風宣露:升麻、白附子(炮裂)各30克。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生地黃汁調,貼在齒根,立效。(《聖惠方》川升麻散) ③治咽喉卒腫痛,嚥唾不得,消熱下氣:生夜幹汁六合,當歸30克,升麻30克,甘草0.9克。凡四物下篩,以夜幹汁丸之,綿裹如彈丸,含稍咽其汁。日三夜。(《醫心方》引僧深升麻含丸) ④治小兒尿血:升麻1.5克,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一歲兒一日服盡。(《綱目》引《姚和眾小兒方》) ⑤治卒腫毒起,急痛:升麻磨醋頻塗之。(《肘後方》)
上一味中藥材: 前胡
下一味中藥材: 紫花前胡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