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海馬

hǎi mǎ

海馬
海馬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海馬
藥材拼音 hǎi mǎ
藥材別名 龍落子、水馬、馬頭魚、龍落子魚、鰕姑、對海馬
英文名稱 sea horse
功效分類 補陽藥
藥用部分 來源於海龍科動物線紋海馬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anyder、刺海馬H histrix Kaup、大海馬Hkuda Bleeker、三斑海馬Htrim,acutatus Leach.和小海馬H japonicus Kaup的全體。
(動)植物形態 線紋海馬:體長30~33厘米。體側扁,腹部凸出。軀幹部七稜形;尾部四稜形,捲曲。頭冠短小,尖端有5個短小的棘,略向後彎曲,前方有板狀隆起物。吻細長管狀。眼較大,側位而高,有明顯眼棘。口小,端位,無牙。鰓蓋突出,無放射狀紋。肛門位於軀幹第11節下方。體無鱗,為骨環所包。無腹鰭及尾鰭。全體淡黃白色,體側有白色線狀斑點。其餘4種與線紋海馬近似。
產地分佈 5種海馬均生活於近海海藻茂盛的水域中。線紋海馬、刺海馬和三斑海馬分佈於東海及南海,大海馬分佈於南海,小海馬在我國各海域均有分佈。
採收加工 全年可捕捉。捕得後,將尾盤卷,曬乾。
藥材性狀 呈馬頭、蛇尾、瓦楞身。吻長,兩眼深陷,軀幹七稜形,尾部四稜形而多彎曲,佈滿骨質環節,背面有棘突。體輕,骨質,堅硬。氣微腥,味微鹹。線紋海馬:表面黃白色,體上節紋間有許多白色短線紋。刺海馬:體背部棘刺明顯;大海馬體粗長,表面黑褐色。三斑海馬:體背的第1、4、7節有黑色圓點。小海馬體短小,表面黑褐色。
性味歸經 性溫,味甘、鹹。歸肝經、腎經。
功效作用 溫腎壯陽、散結消腫。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陽藥。
臨床應用 用量3~9克,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用治陽痿、遺尿、腎虛作喘、癥瘕積聚、跌撲損傷;外治癰腫疔瘡。
藥理研究 海馬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性激素樣作用,可誘生及延長雌鼠和小鼠動情期,對去勢小鼠可出現動情期。此外,海馬水、醇提取物還具有延緩衰老、促進免疫功能和抗血栓、抗疲勞、抗腫瘤的功效與作用。
化學成分 海馬含甾體化合物如膽固醇等;富含蛋白質,含量高達70%以上,以三斑海馬最高;另含蘇氨酸、纈氨酸、蛋氨酸等17種氨基酸及13種脂肪酸。
使用禁忌 孕婦及陰虛陽亢者禁服。
配伍藥方 ①治氣喘:海馬3克,當歸6克。燉雞食或單用海馬焙黃研末,水沖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②治男子陽痿,婦女宮冷不孕:海馬1對。炙燥研細粉,每服1克,每日3次,溫酒送服。(《現代實用中藥》) ③治腎陽虛弱,夜尿頻繁,或婦女因體虛而白帶多:海馬12克,杞子12克,魚膘膠12克(溶化),紅棗30克。水煎服。(《中藥臨床應用》海馬湯)
上一味中藥材: 蘿藦
下一味中藥材: 淫羊藿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