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補骨脂

bǔ gǔ zhī

補骨脂
補骨脂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補骨脂
藥材拼音 bǔ gǔ zhī
藥材別名 破故紙、胡韭子、婆固脂、補骨鴟、黑故子
英文名稱 fructus psoraleae
功效分類 補陽藥
藥用部分 豆科植物補骨脂Psoralea corylifoliaL.的成熟果實。
(動)植物形態 一年生草本,全體被黃白色毛及黑褐色腺點。莖直立,枝堅硬,具縱稜。葉互生,枝端常側生小葉1片;葉闊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圓形或鈍,基部心形、斜心形或圓形,邊緣有粗闊齒,葉兩面均有顯著的黑色腺點;葉柄被白色茸毛;托葉成對,三角狀披針形,膜質。花多數,密整合穗狀的總狀花序;花軸腋生;萼鍾狀,基部聯合呈管狀,先端5齒,被黑色腺點;花冠蝶形,淡紫色或黃色;雄蕊10,1束,花葯小;雌蕊1,子房上位,倒卵形或線形,花柱絲狀。莢果橢圓形,有宿存花萼,果皮黑色,種子1,氣香而腥。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產地分佈 生於山坡、溪邊或田邊。主產於河南、四川、安徽等地。
採收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藥材性狀 扁圓狀腎形,一端略尖,少數有宿萼。長4~5.5毫米,寬2~4毫米,厚約1毫米。表面黑棕色或棕褐色,具微細網紋,在放大鏡下可見眾多點狀凹凸紋理。質較硬脆,剖開後可見果皮與外種皮緊密貼生,厚不及0.5毫米,除去果皮後,可見種臍小點狀,位於種子凹側的上端略下處,合點位於另一端,種脊不明顯。外種皮質較硬,灰白色,無胚乳,子葉兩枚,肥厚,淡黃色至淡黃棕色,其內外表面常可見白色物質;胚很小,可見。宿萼基部聯合,上端5裂,灰黃色,具茸毛,並密佈褐色腺點。氣芳香特異,味苦微辛。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苦。歸腎經、脾經。
功效作用 溫腎助陽、納氣、止瀉。屬補虛藥下屬分類的補陽藥。
臨床應用 用量3~10克,外用適量。用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腰膝冷痛、陽痿、遺精、尿頻、脾腎陽虛洩瀉、腎不納氣之虛喘、白癜風等。
藥理研究 本品能擴張冠狀動脈,興奮心臟,提高心臟功率;能收縮子宮及縮短出血時間,減少出血量;抗早孕和有雌激素樣作用;有致光敏作用,內服或外塗面板,經日光或紫外線照射,可使區域性面板色素沉著。此外,尚有抗腫瘤、抗衰老、抑菌、殺蟲及雌激素樣作用。
化學成分 含香豆精類,主要有補骨脂素及異補骨脂素(白芷素)等,還含有查耳酮類、黃酮類、單萜酚類、花椒毒素、異補骨脂雙氫黃酮、補骨脂雙氫黃酮、異補骨脂查耳酮、補骨脂乙素、豆固醇、補骨脂酚、亞油等多種成分。
使用禁忌 陰虛火旺者忌服。
配伍藥方 ①治妊娠腰痛,狀不可忍:補骨脂不以多少,瓦上炒令香熟,為末。嚼核桃肉半個,空心,溫酒調下6克。(《婦人良方》通氣散) ②治打墜凝瘀,腰痛通用:補骨脂(炒香,研)、茴香(炒)、辣桂等分。上為末。每服6克,熱酒調,食前進。(《直指方》茴香酒) ③治婦人血崩:補骨脂(炒黃)、蒲黃(炒)、千年石灰、大黃各等分,為細末。每服9克,空心,用熱酒調服。立止。(《重訂瑞竹堂經驗方》蒲黃散) ④治赤白帶下:補骨脂、石菖蒲等分(並銼,炒)。上為末。每服6克,用菖蒲浸酒調,溫服。(《婦人良方》破故紙散) ⑤治牙痛日久,腎虛也:補骨脂60克,青鹽15克。炒,研,擦之。(《御藥院方》)
上一味中藥材: 胡蘆巴
下一味中藥材: 鹿藥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