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ēn zhū
藥材名稱 | 珍珠 |
藥材拼音 | zhēn zhū |
藥材別名 | 真珠、蚌珠、真朱、珠子 |
英文名稱 | pearl |
功效分類 | 重鎮安神藥 |
藥用部分 | 珍珠貝科動物馬氏珍珠貝Pteria martensii (Dunker)、蚌科動物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等雙殼類動物受刺激形成的珍珠。 |
(動)植物形態 | 貝殼呈斜四方形。殼質薄而脆。殼長與高近相等。殼頂位於前方,兩側有耳,前耳小,後耳大。兩殼不等,右殼前較平,左殼稍凸,右殼前耳下方有l明顯的足絲 凹。殼面同心生長紋細密,呈片狀,薄而脆,極易脫落。殼面淡黃褐色,常有數條黑褐色放射線。殼內面珍珠層發達,具極強的珍珠光澤,邊緣淡黃色。閉殼肌痕 大,位於殼中央稍近後方,長圓形,前端稍尖。 |
產地分佈 | 棲息於風浪較平靜的海灣中,以足絲附著於岩礁或石塊上。在泥沙、岩礁或砂礫較多、潮水通暢、水質較肥的海區生長較好。分佈於廣東、廣西和海南沿海,尤以北部灣較為常見。現多為人工養殖。 |
採收加工 | 天然珍珠全年可採,撈取珠蚌,剖取珍珠,洗淨。人工養殖珠蚌經2~3年培植,珍珠生長良好,珠光美麗,即可採收。 |
藥材性狀 | 類圓形、長圓形、卵圓形或棒狀,直徑1.5~8毫米。表面類白色、淺粉紅色、淺黃綠色或淺藍色,半透明,光滑或微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澤。質堅硬,破碎面顯層紋。氣微,無味。 |
性味歸經 | 性寒,味甘、鹹。歸心經、肝經。 |
功效作用 | 安神定驚、明目消翳、解毒生肌。屬安神藥下屬分類的重鎮安神藥。 |
臨床應用 | 用量0.1~0.3克,多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點眼。用治驚悸失眠、驚風癲癇、目生雲翳、瘡瘍不斂。 |
藥理研究 | 研究顯示,它具有鎮靜安神、解毒生肌、明目去翳等功效,這些作用與其富含的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活性成分密切相關。 |
化學成分 | 主含碳酸鈣,並含20餘種氨基酸和鈉、鎂、鉀、鍶等無機元素。實驗表明,珍珠水解液具有延緩衰老作用,可明顯減少老齡大鼠SOD活性,減少LPO生成,降低脂褐質的含量;其提取物PF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自由基反應,清除體內超氧陰。 |
使用禁忌 | 孕婦慎服。 |
配伍藥方 | 中藥材珍珠在配伍藥方中有廣泛的應用,以下是一則配伍藥方及其出處: 配方:真珠末一兩、地榆三兩(銼)。以水二大盞,同煮至水盡,取出真珠,以醋浸五日後,用熱水淘令無醋氣,即研令極細。每以銅箸,取少許點翳上,以瘥為度。 功能主治:治眼久積頑翳,蓋覆瞳人。此方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適用於長期積累的眼疾,特別是瞳人被翳膜覆蓋的情況。 出處:《聖惠方》。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