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ù yè jīn huā
藥材名稱 | 玉葉金花 |
藥材拼音 | yù yè jīn huā |
藥材別名 | 涼口茶、仙甘藤、蝴蝶藤、蜻蜓翅、生肌藤、大涼藤、白葉子、土甘草、山甘草、白紙扇 |
英文名稱 | buddhas lamp twig and leaf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清熱涼血藥 |
藥用部分 | 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Ait. f.的根、枝、葉或全株。 |
(動)植物形態 | 攀援灌木。小枝被平伏的短柔毛。葉對生,有時近輪生,膜質或薄紙質,卵狀披針形.長4~8厘米,寬1,5~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近無毛或被疏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葉柄長2~8毫米,被粗柔毛。托葉三角形。花序頂生,稠密,聚傘花序,總花梗長8~11毫米,有時極短。苞片條形,被長柔毛。花梗極度短,萼管陀螺形,長3~4毫米,外面被柔毛,萼簷裂片線形,比萼管長2倍以上。基部被毛稍密,漸向上稀疏,花瓣狀裂片廣橢圓形,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收狹,具柄,兩面被柔毛,有縱脈5~7條;雄蕊5,長於花冠管喉部,花絲短,子房下位,2室。漿果近球形,肉質,長8~10毫米,寬6~7.5毫米,被疏柔毛,聚整合團,幹後黑色。花期春夏季,果期秋冬季。 |
產地分佈 | 玉葉金花生於較陰的山坡、灌木叢、河谷、林旁或路邊。長江以南各省區有分佈。 |
採收加工 |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泥上、雜質,鮮用或曬乾備用。 |
藥材性狀 | 莖圓柱形,直徑3~7毫米,表面棕色,具細縱紋、點狀皮孔及葉痕。質堅硬,斷面黃白色或淡黃綠色,髓部明顯,白色,氣微,味淡。 |
性味歸經 | 性涼,味甘、微苦。歸肝經、脾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疏風,涼血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用 | 內服:煎湯,15~30克。外用適量。主治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腎炎。 |
藥理研究 | 1.玉葉金花的枝葉,福建民間有用其煎劑作為避孕藥或墮胎藥。抗早孕實驗證明,本品中所含咖啡酸、阿魏酸對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抗甲孕作用,並發現五葉金花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澱物為抗早孕活性部分。 2.降血脂作用用小雞實驗,豆甾醇具有明顯的降血清膽固醇作用,對心臟和肝臟無明顯影響。 |
化學成分 | 玉葉金花莖中含海恩西阿苷元,玉葉金花苷A、B、C、M。還含β-谷甾醇、豆甾醇,咖啡酸,阿魏酸,山梔苷甲酯以及阿江欖仁酸。葉中古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豆甾醇,高階脂肪酸,以及玉葉金花苷酸甲酯和山梔苷甲酯等。 |
使用禁忌 | 尚不明確,謹慎用藥。 |
配伍藥方 | ①感冒發熱:玉葉金花30克,馬蘭30克,水煎服。(《貴州民間草藥》) ②支氣管炎、扁桃體炎 玉葉金花30克,八爪金龍10克,矮地茶30克,水煎服。(《貴州民間草藥》)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