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桂皮

guì pí

桂皮
桂皮藥材相關詳細資訊 補充糾錯
藥材名稱 桂皮
藥材拼音 guì pí
藥材別名 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英文名稱 Chinese cinnamon
功效分類 溫裡藥
藥用部分 樟科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及陰香C.burmannii(C.G.et Th.Nees) Bl.的樹皮。
(動)植物形態 川桂:喬木,高25米,胸徑30厘米。枝條圓柱形,葉互生或近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長圓形,基部漸狹下延至葉柄,上面綠色,光亮無毛,下面灰綠色,晦暗。葉柄長10~15毫米。圓錐花序腋生,少花,聚傘狀,具梗,與序軸均無毛或疏被短柔毛。花白色,花梗絲狀,被細微柔毛。花被內外兩面被絲狀微柔毛,能育雄蕊9,花絲被柔毛,花葯長圓形,藥室4,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輪,具柄。子房卵球形,長近1毫米,花柱增粗,長3毫米。成熟果未見;果託頂端截平,邊緣具極短裂片。花期4~5月,果期6月以後。   天竺桂:常綠喬木,高達15米。樹皮灰褐色,平滑。葉近對生,在枝條上部者互生;葉柄長6~11毫米,無毛;葉片卵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革質。圓錐花序腋生,總花梗末端有3~5朵花,呈聚傘狀排列;花被筒倒錐形,花被裂片6,能育雄蕊9,內藏,花絲被柔毛;子房卵球形,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長於子房,柱頭盤狀。果實長圓形,長約7毫米,直徑約5毫米,無毛;果託淺杯狀,頂部張開,全緣或具淺圓齒。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產地分佈 川桂:生於山谷、山坡林中。分佈於陝西秦嶺以南、江西、中南、四川、貴州。天竺桂:生於常綠闊葉林中。分佈於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臺灣。陰香:參考“陰香皮”。
採收加工 冬季剝取樹皮,陰乾,後除去雜質及精皮,用時搗碎。
藥材性狀 天竺桂皮:樹皮為筒狀或不整齊的塊片,大小不等,一般長30~60厘米,厚2~4毫米。外皮灰褐色,密生不明顯的小皮孔或有灰白色花斑;內表面紅棕色或灰紅色,光滑,有不明顯的細縱紋,指甲刻劃顯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氣清香而涼略似樟腦,味微甜辛。川桂皮:不規則塊片,厚1~3毫米。外皮褐色或棕褐色,粗糙,皮孔呈點狀或橢圓形突起,或有灰棕色花斑;內表面灰棕色或棕色。質硬,斷面淺棕色或棕色。香氣弱,微有樟腦氣,味辛涼、微辣。陰香皮:參考“陰香皮”。
性味歸經 性溫,味辛、甘。歸胃經、大腸經、肝經、腎經。
功效作用 溫脾胃,暖肝腎,祛寒止痛,散瘀消腫。屬溫裡藥。
臨床應用 內服:煎湯,用量6~12克。外用:適量,研末用水或酒調敷。主治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溼痺痛,瘀滯痛經,血痢,腸風,跌打腫痛等。
藥理研究 ①鎮靜作用。②降溫作用。③降壓作用。④健胃作用。⑤腸管興奮作用。⑥通經作用。⑦殺菌作用。⑧健胃和驅風劑。⑨祛痰鎮咳作用。⑩利尿作用。⑪抗放射作用。⑫抗補體作用。⑬調節血糖。
化學成分 天竺桂樹皮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含水芹烯、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葉含揮發油,油中含黃樟醚,丁香油酚,1,8-桉葉素等。川桂樹皮含揮發油,主要成分為丁香油酚,1,8-桉葉素,桂皮醛等。
使用禁忌 桂皮性熱,適合天涼時節食用,夏季忌食桂皮;由於桂皮性熱活血,易損胎氣,所以孕婦一定要慎食;陰虛火旺、血熱出血者也不宜食用;月經過多、盆腔炎、咽疼及其他熱病患者應忌食,有失血和遺精病史的人也應禁食。孕婦不宜。
配伍藥方 ①治胃痛,腹痛:天竺桂皮15~21克。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胃寒噁心嘔葉:山桂皮、草豆蔻、蒮香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4.5克,每日2次,開水送服。(《安徽中草藥》) ③治產後小腹冷痛:山桂皮6克,當歸、延胡索各9克,小茴香4.5.川芎6克。煎服。(《安徽中草藥》) ④治跌打損傷:天竺桂幹根樹皮。研末,調水或酒敷恿處。(《福建中草藥》)
上一味中藥材: 陰香皮
下一味中藥材: 樟木
大家都在看
  • 南五味子
    南五味子 nán wǔ wèi zǐ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 巴豆
    巴豆 bā dòu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 紅豆蔻
    紅豆蔻 hóng dòu kòu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 牛至
    牛至 niú zhì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 鬼箭羽
    鬼箭羽 guǐ jiàn yǔ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

分享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