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ǐ cǎo rōng
藥材名稱 | 紫草茸 |
藥材拼音 | zǐ cǎo rōng |
藥材別名 | 赤膠、紫礦、紫梗、紫膠、蟲膠 |
英文名稱 | LacLacca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藥用部分 | 為膠蚧科紫膠蟲屬動物紫膠蟲Laccifer lacca kerr在樹枝上所分泌的乾燥膠質。 |
(動)植物形態 | 雌蟲體紫色,呈不規則圓球狀。表面有3個突起;其1為肛門;另2個為中胸氣門,周圍環繞有絲狀蠟質。肛門周圍有肛門環和肛門棘包圍。雄蟲體小,分有翅和無翅兩型。有翅型體長1毫米,寬0.4毫米,紫紅色。翅膜質。腹部8節,腹端著生一角質化的陰莖鞘,兩側各具一根白蠟絲。無翅型體長2~3毫米。觸角1對,細長,向前伸。足3對,細弱,呈淺黃色。吸取樹液,並分泌膠質覆蓋體外。雄蟲分泌膠量很少,主要依靠雌蟲泌膠。 |
產地分佈 | 寄生於鈍葉黃檀、秧青、三葉豆、泡火繩、酸香、大葉榕、小葉榕等樹上。分佈於廣東、四川、雲南、臺灣等地。 |
採收加工 | 用刀將紫膠剝下,除去雜質,平攤放在陰涼通風地方,厚度不超過15厘米。要經常翻動,使之乾燥不結塊。除去枝梗及雜質,篩去灰屑,用時搗成小塊。 |
藥材性狀 | 紫草茸呈半圓柱狀,長短寬狹不一,長3~10厘米,寬1~1.5厘米。紫褐色或紫紅色,表面凹凸不平,有皺紋及小蟲眼孔隙,附著於樹枝處呈凹溝狀,邊緣鈍圓。質硬而脆,可折斷。斷面有平行排列的長圓形或圓形蟲窩,內有長卵形或圓形蟲屍,褐色或暗紅色。氣微臭,味淡。遇熱則軟化而發黏。 |
性味歸經 | 性平,味甘、鹹。歸肝經、脾經。 |
功效作用 | 清熱,涼血,解毒。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
臨床應用 | 內服:煎湯,3~10克;研末,1.5~3克。外用:研末撒或熬膏塗敷。主治麻疹、斑疹不透,月經過多,崩漏,瘡瘍,溼疹。 |
藥理研究 | 紫草茸提取中得到的蟲膠紅酸常用作食品天然紅色色素。蟲膠紅酸雖然在鼠傷寒沙門菌/微粒體突變等試驗中無致突變作用,但會抑制中國倉鼠V79細胞的代謝協同作用,可能有潛在的誘發腫瘤作用。 |
化學成分 | 棒狀蟲膠含樹脂70%~80%,蠟6%~7%,色素4%~8%。蟲膠樹脂可分硬、軟兩種,硬樹脂佔70%,其中純蟲膠樹脂佔l0%。由於蟲膠樹脂易聚合,故每分子蟲膠樹脂主要由4分子萜烯酸,即由3分子紫草茸醇酸或表蟲膠酸和1分子紫草茸酸或表紫草茸蟲膠酸和4分子油桐酸所組成的多酯,也有含3分子或5分子萜烯酸的。軟樹脂分離得4種純的萜烯酸酯,即紫草茸酸酯Ⅰ,紫草茸醇酸酯Ⅰ,紫草茸酸酯Ⅱ和紫草茸醇酸酯Ⅱ。後兩者為供生產硬樹脂的原料。色素主要含蟲膠紅酸A1、A2(熔點>3000)、B、C、D及蟲膠紅素。蠟為二十五醇、三十二醇與二十酸、三十二酸所組成的酯。 |
使用禁忌 | 孕婦慎服。 |
配伍藥方 | ①瘡痘出不快及變陷者:紫草茸一分,陳皮半分。上粗末,新汲水煎服。(《直指小兒方》) ②痘瘡皮破,漿水泛出,或手搔傷損:紫礦研極細末敷之。(《本草匯言》) ③齒縫出血:紫礦、乳香、白礬、麝香等分為末。先以暖漿水漱過後,少少上藥;如有水出,即和藥更漱之,夜幹貼。(《衛生易簡方》) ④血崩:紫礦不以多少。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食前。(《楊氏家藏方》紫礦散) |
功效與作用: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屬收澀藥分類下的斂肺澀腸藥。
功效與作用:外用蝕瘡。屬瀉下藥下屬分類的峻下逐水藥。
功效與作用:燥溼散寒、醒脾消食。屬溫裡藥。
功效與作用:解表、理氣、清暑、利溼。屬解表藥下屬分類的辛涼解表藥。
功效與作用:行血通經、散瘀止痛。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調經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