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外篇·刻意

刻意原文

  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 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而已矣。 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语大功,立大名,礼君 臣,正上下,为治而已矣。此朝廷之士,尊主强国之人,致功并兼者 之所好也。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 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吹呴呼吸,吐故 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 之所好也。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 ,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 之道,圣人之德也。

  故曰:夫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故曰: 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 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 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去知与故,遁天之理。故无天灾,无物累 ,无人非,无鬼责。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豫谋。光矣而 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 无恬淡,乃合天德。故曰:悲乐者,德之邪也;喜怒者,道之过也; 好恶者,德之失也。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一而不变,静之至也; 无所于忤,虚之至也;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无所于逆,粹之至也。 故曰: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 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故曰:纯粹而 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夫有干越之剑者,柙而藏之,不敢用也,宝之至也。精神四达并流 ,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 帝。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一之精通,合于天 伦。野语有之曰:“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 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 谓之真人。

刻意譯文

  勵志矯情,潔白自詡。逃避社會,厭惡庸俗。清談迂 論,冷嘲熱諷。作為持不同政見者,自視甚高。在野的隱 士最愛來這一套。他們一肚皮的不合時宜。暮年牢騷更盛 ,最後跳河自殺。

  宣傳仁義,演說忠信。恭儉克己,謙讓待人。作為傳 統文化的肩承者,注重個人思想修養,半在野半在朝的學 士最愛來這一套。他們從事文化教育活動,年輕遊歷講學 ,老了在家授課。

  滿口政績,樹立形象。君臣有禮,尊卑有序。作為各 級掌權者,強調整頓社會,以求安定。在朝的顯士最愛來 這一套。他們崇拜君主,加強國力,拓張領土,忙得要命 ,累得要死。

  害怕麻煩,貪圖清靜。移居山林,學會釣魚。作為社 會競爭的失敗者,拒絕再幹任何事業。在野的閒士最愛來 這一套。他們無功無名,遠避紅塵,不再關心社會,但求 不忙不累而已。

  做深呼吸,通丹田氣。打太極拳,練鶴翔樁。作為活 命哲學的信奉者,老而不死比一切都要緊。在朝在野都有 一些士類最愛來這一套。他們堅持鍛鍊,注意保養,羨慕 彭祖活八百歲。

  這五類士以外,還有一類。他們用不著勵志而人品自 高,忘記了仁義而修身養性。談不上政績而實現安定, 家 不在山林而同樣悠閒,從來不鍛鍊而仍然長壽。什麼都舍 棄了,什麼都完備了。他們精神恬淡,無限制的開放,所 以感召了眾多的佳士,紛紛追隨。他們憑什麼?憑天道, 憑聖德。

  恬淡,寂寞,虛空,靜止,無為。這個體系是天地間 最靈的水平儀,是修道養德的最高標準。這個標準要求聖 人休俗慮。俗慮休了,處境就平安了順適了。處境平順, 精神就恬淡了。恬淡的精神,平順的處境,足以排遣憂患 ,抵抗妖邪。這樣,聖人的德行就完備了,精神就不虛耗 了。近似的話,我在《天道篇》內已經說過。

  這個標準要求聖人,生,順隨自然發展;死,參與物 質變化;靜,陰氣般的凝靜;動,陽氣般的波動。同樣的 話,我在《天道篇》內已經說過。

  此外,這個標準還要求聖人不必預先替後代求福,謹 防帶頭給將來召禍。為政切忌沒事找事,最好得過且過, 好比唱歌,切忌領唱,最好應和。主觀能動性不要加強, 而要減弱。坐待條件成熟再動手吧,不必提前鬧得風風火 火。機心要割除,智囊要撕破,聽天由命,獲益良多。

  修身治國,以上幾方面都做到,聖人就不招老天怨恨 ,就不被外物牽掣,就不受帝人排斥,就不聞野鬼罵詈。 百姓看見他光輝可愛而不會刺眼,發現他信用可靠而不必 如期。他閒散,不細想,不深究。他透明,不陰謀,不陽 謀。睡了不做夢,醒了不擔憂。生是泡沫,短暫的漂浮。 死是休息,永久的享受。他的精神單純,他的靈魂清醒。 虛空恬淡的他達到了修道養德的最高標準。

  用修道養德的標準來衡量,悲傷與歡樂是德性的偏斜 ,喜悅與憤怒是道理的錯誤,愛好與厭惡是心態的失常。 所以,高度的道德應該是忘悲忘歡,不喜不怒,無好無惡 。高度的靜止是專一,不因為外界變化而動搖,高度的虛 空是寬容,不去觸犯外界。高度的恬淡是獨立,不去聯絡 外界。高度的純粹是和諧,不去幹涉外界。

  恬淡,寂寞,虛空,靜止,無為,這是修道養德的最 高標準,不可分割,自成體系。與此標準相反,悲歡,喜 怒,好惡,消耗人的精力;動搖,觸犯,聯絡,干涉,消 耗人的體力。體力消耗不止不休,便會累垮。精力消耗沒 完沒了,便會憔悴。這些憔悴累垮的人,在持不同政見的 隱士階層,在肩承傳統文化的學士階層,在各級掌權的顯 士階層,最為常見。

  請觀察瓶水、缸水、池水、河水、海水,就能瞭解水 性,水性喜清。濾去雜質,水便清了。水性喜平。不去攪 動,水便平了,水性不喜封閉。一封閉就溷(hun4)濁再不 清了。看得出來,水在模仿天氣。天氣,掃除雜霧便晴, 風不吹動便靜,陰雲密閉又溷濁不晴了。所以水性乃天德 的投影。人也能模仿水性,效法天德嗎?

  能。改掉習染的雜質,便清純了。不受外物的搖動, 便平靜了。斷絕外交,不去聯絡外界,便恬淡了。開放自 身,寬容一切,便虛空了。縱然有所活動,也不是有意圖 的,便諧和於大自然了。這裡說的乃是保養精神的方法喲 。

  江南吳國越國,冶煉工藝俱精,鍛打寶劍,天下聞名 ,誰購得吳越劍,皆會鎖藏箱匣,視為傳家之寶,不願佩 戴,不敢妄用。養精的道理與蓄銳相同,人的精神豈可妄 用。

  人身上最具有能動性的便是精神。精神外射,穿透任 何屏障,射向東西南北無限遠,上穿天,下透地,無所不 射。精神遙感萬物,遙控萬物,遙變萬物,遙養萬物。人 的精神乃宇宙精神的分支。精神來無影去無蹤。精神是人 體內的上帝,具備造化功能,等同皇天后土。

  大道純粹樸素,簡單明白。修道者放棄了許多東西, 但有一樣必須守住,就是精神。精神守好,靈魂與肉體就 不再矛盾,就不再分裂,就合二而一了。這個一便是圓融 自足的小宇宙。這個一與大宇宙息息相通,同步執行,密 合自然原理,修道者由此而得道焉。難怪俗話說:“世人 金錢掛帥。清官名聲要緊。賢士追求理想。聖人守好精神 。”

  大道的樸素性決定了修道者的潔白,拒染悲歡喜怒好 惡種種感情色彩。大道的純粹性決定了修道者的無為,面 對外界,拒不動搖,拒不觸犯,拒不聯絡,拒不干涉。潔 白了,無為了,精神當然不至於虛耗了。

  能圓滿體現潔白無為的乃能稱為真人,真人亦即至人 ,到頂的人,拔尖的人。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