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閔公·閔公元年

閔公元年原文

  【经】元年春王正月。齐人救邢。夏六月辛酉,葬我君庄公。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季子来归。冬,齐仲孙来。

  【传】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

  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从简书。」齐人救邢。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

  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

  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乱,霸王之器也。」

  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士蒍曰:「大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大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与其及也。且谚曰:『心苟无瑕,何恤乎无家。』天若祚大子,其无晋乎。」

  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名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

  初,毕万筮仕于晋,遇《屯》ⅴⅲ之《比》ⅴⅰ。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归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孙,必复其始。」

閔公元年譯文

  元年春季,《春秋》沒有記載即位,是由於動亂不能舉行即位儀式。

  狄人進攻邢國。管仲對齊桓公說:“戎狄好像豺狼,是不會滿足的;中原各國互相親近,是不能拋棄的。安逸等於毒藥,是不能懷戀的。《》說:‘難道不想著回去,怕的是這個竹簡上的軍事文字。’竹簡上的軍事文字,就是同仇敵愾而憂患與共的意思,所以請按照簡書而救援邢國。”於是齊國人出兵救援邢國。

  夏季,六月,安葬莊公。由於發生動亂,所以推遲了,過了十一個月才安葬。

  秋季,八月,閔公和齊桓公在落姑結盟,請求齊桓公幫助季友回國。齊桓公同意,派人從陳國召回季友,閔公住在郎地等候他。《春秋》記載說“季子來歸”,這是讚美季友。

  冬季,齊國的仲孫湫前來對禍難表示慰問,《春秋》稱之為“仲孫”,也是讚美他。仲孫回國說:“不除掉慶父,魯國的禍難沒完沒了。”齊桓公說:“怎麼樣才能除掉他?”仲孫回答說:“禍難不止,將會自取滅亡,您就等著吧!”齊桓公說:“魯國可以取得嗎?”仲孫說:“不行。他們還遵行周禮。周禮,是立國的根本。下臣聽說:‘國家將要滅亡,如同大樹,軀幹必然先行仆倒,然後枝葉隨著落下。’魯國不拋棄周禮,是不能動它的。您應當從事於安定魯國的禍難並且親近它。親近有禮儀的國家,依靠穩定堅固的國家,離間內部渙散的國家,滅亡昏暗動亂的國家,這是稱霸稱王的方法。”

  晉獻公建立兩個軍,自己率領上軍,太子申生率領下軍。趙夙為晉獻公駕御戰車,畢萬作為車右。出兵滅掉耿國、滅掉霍國、滅掉魏國。回國來,晉獻公為太子在曲沃建造城牆,把耿地賜給趙夙,把魏地賜給畢萬,派他們做大夫。

  士..說:“太子不能做繼承者了,把都城分給他,而給他以卿的地位,先讓他達到頂點,又哪裡能夠立為國君?與其得到罪過,不如逃走,不要讓罪過到來。做一個吳太伯,不也是可以的嗎?這樣還可以保有好名聲。而且俗話說:‘心裡如果沒有毛病,又何必擔心沒有家?’上天如果保佑您,您就不要在晉國了吧!”

  卜偃說:“畢萬的後代必定昌大。萬,是滿數;魏,是巍巍高大的名稱。

  開始賞賜就這樣,上天已經啟示了。天子統治兆民,所以稱為‘兆民’,諸侯統治萬民,所以稱為‘萬民’。現在名稱的高大跟著滿數,他就必然會得到群眾。”

  當初,畢萬占卜在晉國做官的吉凶,得到《屯》卦變成《比》卦。

  辛廖預測說:“吉利。《屯》堅固,《比》進入,還有比這更大的吉利嗎?

  所以他必定蕃衍昌盛。《震》卦變成了土,車跟隨著馬,兩腳踏在這裡,哥哥撫育他,母親保護他,群眾歸附他,這六條不變,集合而能堅固,安定而有威武,這是公侯的封象。公侯的子孫,必定能回覆到他開始的地位。”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