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三卷·交戰

交戰原文

  凡与敌战,傍与邻国,当卑辞厚赂以结之,引为己援。若我攻敌人之前,彼犄其后,则敌人必败。法曰:「衢地则合交。」

  三国,蜀将关羽,围魏曹仁于樊,魏遣左将军于禁等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以避其锋。司马懿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俱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而内疏,羽今得意,权必不愿也。可谕权,令犄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遣使结权。权遂遣吕蒙西袭公安、南郡,拔之,羽果弃樊而去。

交戰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對於毗連戰區的鄰國,應當以卑恭言詞和厚重財物結交它,爭取其成為自己盟援國。倘若作戰中我進攻敵人的正面,盟國牽制敵人的後面,這樣,就一定能把敵人打敗。誠如兵法所說:“在多國交界的‘衢地’作戰,應當結交盟國作為後援。”三國時期的蜀國大將關羽把魏將徵南將軍曹仁圍困在樊城,曹操派遣左將軍于禁等人率軍前往救援,正趕上漢水暴漲,關羽指揮水師迎戰,俘獲了于禁等步騎兵三萬人,然後把他們押送到江陵。當時,漢獻帝立都於許昌,曹操認為許昌距敵太近,想把首都遷往黃河以北,以躲避關羽的兵鋒威脅。但大將司馬懿卻勸阻說:“于禁等人實為洪水所淹沒,並非作戰不力所造成的失敗,這對國家大局並沒有什麼損失。如果因此而輕率遷都,不僅是向敵人示弱,還會引起淮河、漢水流域的民眾慌懼不安。孫權與劉備雖然結為盟友,實際上是外表親近而內裡疏忌。關羽如今得意,孫權必不高興。據此,可以派人諭示孫權,使令他從背後牽制關羽,這樣,樊城之圍就自然解除了。”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建議,派遣使者去東吳結好孫權。孫權於是派呂蒙率軍西進襲佔了公安和南郡,關羽果然放棄對樊城的圍困而退走了。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