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三卷·導戰

導戰原文

  凡与敌战,山川之夷险,道路之迂直,必用乡人引而导之,乃知其利,而战则胜。法曰:「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汉武帝时,匈奴比岁入寇,所杀掠甚众。元朔五年春,今卫青将三万骑出塞,匈奴右贤王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遂醉卧帐中。汉兵夜至,围,右贤王遂大惊,独与其爱妾一人、骑兵数百,溃围夜逃北去。汉遣轻骑校尉郭成等追四百里,弗及,得虏裨王十余人,男女万五千余口,畜马数百万。于是,青率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立号而归。皆用校尉。

  张骞以尝使大夏,留匈奴久,导军,善知水草处,大军得以无饥渴之患焉。

導戰譯文

大凡同敵人作戰,對於山川的平坦或險要,道路的曲折或直捷,一定要用當地人來引導,才能瞭解哪裡地形對我有利,這樣,打起仗來,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作戰中不使用鄉導的,就不能獲得地利之助。”西漢武帝時期,匈奴連年入侵邊境,所過殺人掠物甚為嚴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春天,武帝命令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北出邊塞,對匈奴實施反擊。時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到達不了他的軍營、於是醉酒而安臥于軍帳之中。漢軍乘夜抵達這裡,迅速包圍了匈奴軍營,右賢王大驚失色,獨自和愛妾一人,在數百騎兵的護衛下,突出重圍連夜向北逃走。漢軍派輕騎校尉郭成等將隨後追擊四百里,沒有追上右賢王,但俘獲其偏將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繳獲其牲畜數百萬頭。於是,衛青率兵凱旋而歸,到達邊境時,漢武帝所派使者手捧大將軍印,就在軍營中授任衛青為大將,其餘諸將都以其所部統歸衛青指揮,並給以封號而回。漢軍此次反擊匈奴作戰的勝利,是因為用了曾經出使大夏時長期困留於匈奴的漢朝校尉張騫作嚮導,熟悉哪些地方有水草,從而使漢軍免遭飢渴威脅的結果。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