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八卷·不戰

不戰原文

  凡战,若敌众我寡,敌强我弱,兵势不利;彼或远来,粮饷不绝,皆不可与战,宜坚壁持久以敝之,则敌可破。法曰:「不战在我。」

  唐武德中,太宗帅兵渡河东讨刘武周。江夏王李道宗时年十七,从军,与太宗登玉壁城观贼阵,顾谓道宗曰:「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对曰:「群贼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以力争。今深沟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将竭,当自离散,可不战而擒也。」太宗曰:「汝见识与我相合。」后果食尽夜遁,追入介州,一战败之。

不戰譯文

大凡戰爭,如果處於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力對比於我不利的形勢下,或者敵人雖遠道而來但糧餉供應源源不斷,對於此種敵人我都不可立即與其進行決戰,而應當堅守壁壘,持久防禦以消耗和拖垮敵人。這樣,就可以最後打敗敵人。誠如兵法所說:“不輕易與敵決戰的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軍東渡黃河討伐割據勢力劉武周。江夏王李道宗當時十七歲,隨軍從徵,與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觀察當面敵人陣勢。世民回過頭來問道宗說:“敵人依仗其兵多勢眾,企圖與我軍決戰,你說我們應當怎麼辦?”道宗回答說:“敵人鋒芒正銳不可直接抵擋,但容易以計謀屈服它,難以單憑武力同它爭勝。現在我們採取固守深溝高壘的方針,便可挫殺敵人鋒芒;敵人雖多但屬烏合之眾,不能持久作戰,等到其糧草耗盡,必定自然離散,那時我們將不戰而擒獲敵人。”世民稱讚地說:“你的見解與我的想法完全相合。”其後,敵人果然糧盡而連夜北逃,李世民率軍追到介州,一戰而把劉武周軍打得大敗。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