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八卷·必戰

必戰原文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老吾兵,攻之正堕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忧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健、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

必戰譯文

大凡出兵深入敵境作戰,如果敵人固守營壘而不同我決戰,企圖以此疲憊拖垮我軍,對此我軍應當轉攻其國君所在之處,搗毀其後方老巢,阻截其退歸之路,切斷其糧草供應,迫使敵人不得不脫離營壘而出戰,我乘機以精銳部隊進擊它,就可以打敗敵人。誠如兵法所說:“我軍要想與敵決戰,敵人即使憑據深溝高壘,但也不得不脫離營壘而同我決戰,這是由於我軍攻擊其必然回救之處的緣故。”三國魏景初二年,明帝曹叡把太尉司馬懿從長安召回京師洛陽,命他率軍前往遼東征討公孫淵。魏明帝問道:“四千裡遠征作戰,雖說要用奇謀取勝,但也要有足夠的兵力,不應當過於計較軍費開支的多少。據你推測,公孫淵將採取什麼樣的計謀對策?”司馬懿回答說:“放棄城邑而預先逃走,這是上策;憑據遼水以抗拒我軍,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單純防禦,這是他成為俘虜的最下策。”明帝問:“這三種計策,公孫淵將會採用哪一種呢?”司馬懿答道:“只有賢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確估量敵我力量的對比,並能預先對所用計策作出正確取捨,而這並不是公孫淵所能做到的。”明帝又問:“此次出征往返將用多少天?”司馬懿回答說:“去時行軍一百天,回來路上一百天,進攻作戰一百天,用六十天進行休整。這樣,一年時間足夠了。”於是,司馬懿率軍向遼東進發。公孫淵派遣部將率領數萬步騎兵進駐遼隧,構築圍牆塹壕二十餘里,以此抵禦司馬懿進攻。魏軍諸將都想立即發起進攻,但司馬懿卻說:“敵人構築防禦陣地,這是企圖長期拖住和疲憊我軍,進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這正是王莽時期王邑不肯繞過昆陽堅城而強攻硬打,幾乎導致全軍覆沒的嚴重教訓。敵人主力集中在這裡,其老巢必定空虛,我軍舍此不攻而直搗襄平,出乎敵人的意料之外,打敗公孫淵是必定無疑的。”於是,便命令魏軍多插旗幟,偽裝成要出擊敵人陣地之南端的樣子,將敵人的全部精銳吸引到這裡。司馬懿卻率領大軍偷偷越過遼隧向北,放棄眼前敵人不打而直趨襄平,一路打敗敵將的攔截,順利地完成了對襄平的包圍。這時,眾將又請求迅速攻城,但司馬懿均未同意。隨軍司馬陳珪提出疑問說:“以往您率軍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即破城殺了孟達。如今長途跋涉而來,卻變得安穩緩慢起來,對此,我實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馬懿耐心解釋說:“上庸之戰,孟達當時兵少而糧食夠吃一年,我軍將士數相當孟達軍的四倍,但糧食則不夠一個月食用,以僅有一個月存糧的部隊去與有一年存糧的敵人相較量,怎麼可以不採取速戰速決?用四倍於敵的兵力去打擊敵人,即使損失一半兵力而戰勝了敵人,還是應當乾的。因為,這不是從計較人員傷亡,而是從計較糧食多少這一情況出發,所採取的作戰行動。如今的形勢是敵眾我寡、敵飢我飽,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備,似此而急忙進攻又有什麼作為呢?我軍從京師洛陽出發以來,我所擔心的不是敵人向我軍進攻,而是擔心敵人不戰而逃。現在敵人的糧食將要用盡,而我軍對敵尚未完成合圍之勢;如果採取掠奪其牛馬、抄取其柴草,那麼,這就無異於驅使敵人逃跑。戰爭是一種詭詐多變的行動,善於因變制敵才能取勝。敵人憑恃其兵多,因此雖已處於飢餓困難的境地,但卻仍然不肯束手待斃。對於此種敵人,我們應當偽裝成無能為力的樣子穩住它。如果我們貪求小利而驚跑他們,這不是好的計謀所為。”不久,雨過天晴,司馬懿令部隊製作攻城器械,並迅速發起進攻,箭飛如雨,攻勢迅猛。城中敵人頓時陷於糧盡的困難境地,飢餓嚴重以至發生人吃人現象。公孫淵窘急無奈,便派部將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請求解除對襄平城的圍困,並表示公孫淵君臣一定自縛前來請罪歸附。但司馬懿斷然拒絕,並將王、柳二將殺掉。公孫淵見派將乞降未成,便突圍而逃;司馬懿揮軍緊追,趕到梁水岸邊將其擊殺。至此,遼東地區完全平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