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一卷·車戰

車戰原文

  凡与步、骑战于平原旷野,必须用偏箱、鹿角车为方阵,以战则胜。所谓一则治力,一则前拒,一则整束部伍也。法曰:「广地则用车军。」

  晋凉州刺史杨欣,失羌戎之和,为虏所没。河西断绝,帝每有西顾之忧,临朝而叹曰:「谁能为我通凉州讨此虏者乎?」朝臣莫对。司马督马隆进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帝曰:「若能灭贼,何为不任,顾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帝曰:「云何?」对曰:「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率之鼓行而西,禀陛下威德,丑类何足灭者!」帝许之,乃以隆为武威太守。隆募腰开弩三十六钧,立标简试,自旦至日中,得三千五百人。隆曰:「足矣。」隆于是率其众西渡温水,虏树机能等,以众万骑,或乘险以遏隆前,或设伏以截隆后。隆依八阵图作偏箱车,地广用鹿角车,路狭则为木屋施于车上,且战且前,弓矢所及,应弦而倒。转战千里,杀伤以千数。隆到武威,虏大人萃跋韩、且万能等,率万余众归。隆前后诛杀及降附者数万。又率善戎、没骨能等,与树机能等战,斩之,凉州遂平。

車戰譯文

  大凡車兵同步、騎兵交戰於平原曠野之上時,必須用偏箱、鹿角車組成方陣,憑藉此方陣對敵作戰,就能取得勝利。以偏箱、鹿角車組成方陣作戰,其作用就是通常所說的:一能保持鬥力不衰,二能正面抗拒敵人,三能維繫隊形不亂。誠如兵法所說:“在開闊地域作戰,就要使用戰車部隊。”

  西晉時期,涼州刺史楊欣因與羌族關係不和睦,而被羌人所殺,致使河西地區與中原朝廷斷絕聯絡。晉武帝司馬炎常為西部邊境安全憂慮,每次臨朝議政都嘆息地說:“誰能為我開啟通往涼州之路,而討平羌敵呢?”朝臣沒有應答者。唯有司馬督馬隆上前奏道:“陛下如能任用我,我能討平涼州叛亂。”晉武帝說:“你若能消滅此敵,怎麼會不任用你呢?只是不知將採取什麼辦法?”馬隆說:“陛下如能任用我,就應當聽任臣下的自我主張。”武帝問道:“請講講你將採用什麼辦法?”馬隆回答說:“我請求陛下准許招募勇士三千人,但不要過問他們以往是幹什麼的,我將率領他們大張旗鼓地向河西地區開進。憑藉陛下的崇高威德,此敵何愁不能消滅!”晉武帝答應了馬隆的請求,並任命他為武威太守。馬隆受命後,立即招募勇士,其條件是,能靠腰部力量拉開三十六鈞強弩的人,並且當場立靶測試。自清晨至中午,共招到這種勇士三千五百人。馬隆自信地說:“足夠用了。”於是,親率其所募勇士向西進發,渡過溫水後,與敵相遇。羌族一部落首領樹機能等以萬金騎兵,或者憑據險要阻擋,馬隆前進,或者埋設伏兵截擊晉軍後路。針對此情,馬隆依據古法八陣圖製作了偏箱車,進入開闊地域時,就設定鹿角車營,遇到狹路地段,就做木屋裝在車上,一邊戰鬥一邊前進,晉軍箭矢所射之處,羌兵紛紛應弦而倒。晉軍轉戰千里之遙,殺傷敵眾數以千計。馬隆率兵抵達武威後,羌族部落首領猝跋韓、且萬能等人率眾萬餘不戰而歸降,馬隆前後擊殺和收降的羌兵達數萬人。其後,馬隆又率羌族歸順的部落首領沒骨能等眾,大戰樹機能,並將其擊斬,涼州叛亂完全平定。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