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對敵交戰時,士卒們踏上萬死一生的戰場,而無後悔畏懼之心的,都是由於將帥平時真誠不欺的思想品格感化而使他們這樣做的。將帥講求信義以誠待人,那麼,士卒便會報之以盡心用力而無猶豫之意。所以,打起仗來就能無往而不勝。誠如兵法所說:“為將帥者應當具備誠信而不欺詐的思想品格。”
三國時期,魏明帝曹睿征討蜀國,親自從洛陽來到長安,派遣宣王司馬懿督統左將軍張郃所部及雍、涼二州等精兵三十萬人,隱蔽進發,窺向蜀地劍閣。蜀國丞相諸葛亮當時駐屯在祁山,他把精良武器裝備,都用在扼守險要之處,部隊將有十分之二的人換防離去,留在戰場的將士只有八萬人。正當魏軍開始佈陣之時,恰值蜀軍換防交接過程,諸葛亮的參謀人員都認為敵軍強盛,沒有足夠的兵力是制勝不了對方的,因此紛紛建議把換下來的部隊暫留一月,以便壯大蜀軍聲威。但諸葛亮卻說:“我統兵打仗,一向以信義為根本,那種‘得原失信’的作法,是為古人痛惜而不取的。現在,換防該去計程車卒已經迅速打點好行裝等待歸期,他們的妻子則引領切盼而逐日計算著丈夫歸來的時間。因此,目前我們雖然面臨征戰的困難,但恪守信義的原則不可廢棄。”說完,便下令催促換防下來計程車卒儘快啟程返鄉。於是,該走的都很高興,願意留下參加戰鬥;該留的則鬥志昂揚,決心拚死一戰。他們互相勉勵說:“諸葛丞相對我們的恩德,我們即使拚上性命也報答不完!”到了交戰那天,蜀軍無不拔劍爭先,衝鋒陷陣,以一當十,擊殺了魏將張郃,打退了主帥司馬懿。蜀軍一戰而獲大勝,這正是諸葛亮以信義為治軍根本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