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ng zhì | 注音 | ㄙㄤ ㄓˋ |
首字母 | s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鳥類、 雉鳥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上古商帝太戊時,"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太戊懼,大臣伊陟勸太戊修德而"祥桑枯死"。殷帝武丁時,雉登鼎耳而鳴,武丁懼,賢臣祖己勸武丁"修政行德,天下鹹歡,殷道復興"。事見《書.高宗肜日》﹑《史記.殷本紀》◇因用"桑雉"為帝王修德國以復興的典實。 2.漢魯恭(字仲康)為中牟令,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訪,恭與來使行至田間,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兒童。使曰"兒何不捕之?"兒曰"雉方將雛。"使矍然而起,盛讚魯恭"化及鳥獸",使"豎子有仁心"。事見《後漢書·魯恭傳》◇因以"桑雉"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實。 |
桑雉,漢語拼音sānɡ zhì,意思是帝王修德國以復興的典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