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íng jiā | 注音 | ㄇㄧㄥˊ ㄐㄧㄚ |
首字母 | m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戰國時討論名”(概念)和實”(事實)的關係問題的學派。主要代表為惠施和公孫龍,惠施強調事物的相同性,公孫龍強調事物的差別性。他們的討論對古代邏輯發展有一定貢獻。 |
名家,是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之一, 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為研究物件的哲學派別,所以稱"名家",也稱“辯者”、“察士”。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將其與“儒家”、“道家”等並列為“六家”。
名家以擅長論辯著稱,他們在論辯中比較注重分析名詞與概念的同異,重視名與實的關係,開創了中國的邏輯思想探究。
名家作為一個學派,並非有著共同的政治思想或經濟主張,而僅僅在於他們都以“名”作為研究物件,並以此與其他學派相區別。在名家內部,由於觀點不同又形成若干派別,其中主要有“合同異”派和“離堅白”派。
《漢書·藝文志》載: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古者名位不同,禮亦異數。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此其所長也。及譥者為之,則苟鉤鈲鋠析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