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àn shèng qián | 注音 | ㄧㄢˋ ㄕㄥˋ ㄑㄧㄢˊ |
首字母 | ys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供佩帶的一種物品,形似鑄幣,正面鑄有各種吉祥語。舊俗認為可以壓伏邪魅,故稱"壓勝錢"。參閱宋洪遵《泉志》十五﹑王黼《宣和博古圖錄》。 |
厭勝錢也叫做壓勝錢,也叫押勝錢、壓勝錢,並非流通幣。民間一種用作吉利品或避邪物的古錢幣。小孩子佩帶的飾物。它起源於西漢,至清末民初都有鑄造。它最初的本義主要是壓邪攘災和喜慶祈福兩大類。到了後來,厭勝錢所指的範圍越來越廣,諸如開爐、鎮庫、饋贈、賞賜、祝福、闢災、占卜、玩賞、戲作、配飾、生肖等等,都鑄厭勝錢。發展到後來使用範圍越來越廣,按不同的用途,大略可分為紀念、厭勝、憑信、上樑、供養、博奕、吉語、成語、戲作等品類。縱觀歷朝歷代的厭勝錢,各種書法、圖案內容,多是體現當時的禮俗時尚,因此厭勝錢對考察各朝代的政治、民俗、文化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