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áo róng | 注音 | ㄊㄠˊ ㄖㄨㄥˊ |
首字母 | tr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陶冶、熔化、融合、熔鑄、潤融、溫潤、潤澤、涵養、潤物細無聲 | ||
反義詞 | 刻板、呆板、死板、呆滯、僵硬 | ||
基本解釋 | 1.陶冶教化。 2.陶鑄融合。 3.猶言調和鼎鼐。指協調各方﹐治理國家。 |
(1).陶冶教化。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鑿乾締搆,允歸睿作之功;壽國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前蜀 杜光庭 《御史中丞劉滉九曜醮詞》:“伏以太上玄元,陶融萬化,五老上帝,統御群生。”《痛史》第十七回:“ 胡仇 道:‘教導也是不能少的。此時,若不把道德陶融了,將來長大親政時,天下事更不可問了。’”
(2).陶鑄融合。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九章一:“他( 司馬遷 )串集了無數的不同時代,不同著者的史書,陶融冶鑄之為一,正如合諸種雜鐵於一爐而燒冶成了一段極純整的鋼鐵一樣,使我們毫不能見其湊集的縫跡。”
(3).猶言調和鼎鼐。指協調各方,治理國家。《再生緣》第四三回:“且講那 酈相 連朝閣內詳,辦理事情安社稷,陶融景化奉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