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ōng sú jìn huà lùn | 注音 | ㄩㄥ ㄙㄨˊ ㄐㄧㄣˋ ㄏㄨㄚˋ ㄌㄨㄣˋ |
首字母 | ysjh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把達爾文進化論庸俗化的哲學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於歐洲,主要代表是英國斯賓塞。認為發展是某種現象原有屬性的增加和減少,否認發展的飛躍和量變到質變。這一思想運用到社會問題上,就成為只要改良、不要革命的社會理論。 |
庸俗進化論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發展觀。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於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國家中的一種資產階級思潮,是英國資產階級哲學家斯賓塞從他的“力的恆久性”觀念中引出的,用生物學觀點建立的社會學理論。英國的自然科學家達爾文創立了生物進化論。同達爾文有深厚友誼、並自述早在達爾文發表論文前6年就思索出“自然選擇、適者生存”觀念的斯賓塞認為,社會歷史同生物機體一樣,都是不斷進化的,並把生物學中的原則作為支配社會的根本原則。他認為在社會中,人與人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必然要進行“生存競爭”。優等民族或種族最適應“生存競爭”,在競爭中必勝,而成為一切民族的統治者,劣等民族是天然的被統治者。他用這種理論為英國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製造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