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uàng jù | 注音 | ㄓㄨㄤˋ ㄐㄩˋ |
首字母 | z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革命歷史劇、史詩劇、英雄劇、歷史劇、史詩片 | ||
反義詞 | 文藝片、輕喜劇、搞笑片 | ||
基本解釋 | 壯族戲曲劇種。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左江、右江流域和雲南富寧、廣南一帶。廣西有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壯師劇三支;雲南有富寧壯劇、廣南壯劇兩支。各支的形成過程不同,音樂唱腔、表演風格也不盡相同。 |
壯劇是壯族戲曲劇種的統稱。流行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寧、廣南一帶。
壯劇在壯族民間文學、歌舞、說唱藝術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清同治光緒年間已有演出。在發展過程中,有的也曾受到漢族民間藝術和戲曲的影響。因方言、音樂唱腔、表演風格和流行地區不同,壯劇分為廣西的南路壯劇、北路壯劇、壯族師公戲和雲南的富寧壯劇、廣南壯劇等。
2006年5月20日,壯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