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致良知 致良知的意思 致良知怎麼讀
“致良知”詞語拼音為:zhì liáng zhī,注音:ㄓˋ ㄌㄧㄤˊ ㄓ,首字母:zlz,“致良知”的詞性為:504,近義詞:道德良知、良心、良知、道義心、正直心、善惡辨別能力,反義詞:無良、無德、無恥、邪惡、惡劣、無良心,基本解釋:1.良知。語出《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種天賦的道德意識。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養方法。認為良知即天理﹐存在於人的本體中。人們只要推極良知於客觀事物﹐則一切行為活動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倫理道德的標準。王守仁也將這種"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拼音 zhì liáng zhī 注音 ㄓˋ ㄌㄧㄤˊ ㄓ
首字母 zlz 詞性 504
近義詞 道德良知、良心、良知、道義心、正直心、善惡辨別能力
反義詞 無良、無德、無恥、邪惡、惡劣、無良心
基本解釋 1.良知。語出《孟子.盡心上》"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種天賦的道德意識。明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養方法。認為良知即天理﹐存在於人的本體中。人們只要推極良知於客觀事物﹐則一切行為活動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倫理道德的標準。王守仁也將這種"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致秝
下一個詞語: 致祿
致良知”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致良知是中國明代王守仁的心學主旨。語出《孟子·盡心上》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 , 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

《大學》有“致知在格物”語。王守仁認為,“致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這裡所說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他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過程,因而也就是自覺之知與推致知行合一的過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鍊,見諸客觀實際。“致良知”即是在實際行動中實現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守仁心學的本體論與修養論直接統一的表現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