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kuáng fū | 注音 | ㄎㄨㄤˊ ㄈㄨ |
首字母 | kf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無知妄為的人。 2.用作謙詞。 3.放蕩不羈的人。 4.指悖逆胡為者。 5.古代婦人自稱其夫的謙詞。 6.精神病患者。 7.古代掌驅疫和墓葬時驅鬼的人。 |
《狂夫》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居住環境,在飽經喪亂後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曠放。頷聯寫浣花溪的美麗景色,與頸聯寫自己靠人接濟,一旦故人音信斷絕,一家人就不免捱餓的淒涼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卻還在興致勃勃地讚美美麗的自然風光,更顯狂態。尾聯寫出這種飽經患難,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的打擊,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義。這首詩以“狂夫”這一形象將賞心悅目之景和可悲可嘆之事統一起來,在藝術上是服從內容需要,是十分成功的。
狂夫,指狂妄無知的人,以及古代婦女對自己丈夫的謙稱。見《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