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jiè zhī tuī | 注音 | ㄐㄧㄝ ˋ ㄓ ㄊㄨㄟ |
首字母 | jzt | 詞性 | 介詞 |
近義詞 | 推崇、推重、推許、推崇備至、推舉、推敬 | ||
反義詞 | 忽視、輕視、貶低、不重視 | ||
基本解釋 | 1.亦稱"介子推"。春秋晉人。從晉公子重耳(文公)出亡。歷經各國,凡十九年。文公還國為君,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不及。與母隱於綿山而終。 2.春秋時人。清王士秅《池北偶談.介推》"《說苑》﹐介子推十五為荊相﹐堂下有二十五進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是又一介子推也。" |
介之推是春秋時代晉國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為不慕虛名,不計報酬的晉國國君晉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間社會廣為傳頌。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傳說文公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國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為火禁日,禁止煙火,僅食寒食,並從此形成了中國古代一個著名的節日“寒食節”。雖然寒食節的真正起源並非來自於此,但將紀念介子推作為寒食節起源的說法卻更為流行,甚至後來寒食節逐漸被清明節取代,許多人又把紀念介子推作說成清明節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