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ā wáng zhī luàn | 注音 | ㄅㄚ ㄨㄤˊ ㄓ ㄌㄨㄢˋ |
首字母 | bwz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八王之亂(指中國歷史上東漢末年八位王公爭奪皇位的戰爭)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西晉皇族爭奪政權的鬥爭。晉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為王,諸王擁有軍政實權。惠帝即位,其妻賈后殺死輔政的楊駿和汝南王亮,旋又殺楚王瑋。公元300年趙王倫殺賈后,次年廢惠帝自立。齊王fd32!⒊啥紀跤繃兵殺倫,惠帝復位,fd32Wǔ政。長沙王fd459ド豹fd32#河間王搿⒊啥紀跤庇稚豹fd45#穎掌朝政◇東海王越攻殺搿⒂保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懷帝,獨握朝政。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結束。 |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續三個月;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歷時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