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國旗

馬達加斯加

馬達加斯加國旗 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非洲國家

Republic of Madagascar (MAD)

首都:安塔那那利佛 ┆ 語言:馬達加斯加語、法語 ┆ 面積:587,040平方公里

貨幣:馬達加斯加阿里亞里 ┆ 國際電話區號:261

馬達加斯加簡介

馬達加斯加位於印度洋西南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島,面積59075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5000公里,全島由火山岩構成。中部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東部為帶狀低地,多沙丘和瀉湖,西部為緩傾斜平原,從500米低高原逐漸下降到沿海平原。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季節變化不明顯;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

馬達加斯加概況

馬達加斯加,全稱為馬達加斯加共和國,位於印度洋西南部,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是世界第四大島,面積590,750平方公里(包括周圍島嶼),海岸線長5000公里。全島由火山岩構成。中部為海拔800-1500米的中央高原,察拉塔納納山主峰馬魯穆庫特魯山海拔2876米,為全國最高點。東部為帶狀低地,多沙丘和瀉湖。西部為緩傾斜平原,從500米低高原逐漸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貝齊布卡、齊裡比希納、曼古基和曼古魯四條較大河流。東南沿海屬熱帶雨林氣候,終年溼熱,季節變化不明顯;中部為熱帶高原氣候,溫和涼爽,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乾旱少雨。

16世紀末,伊麥利那人在島中部建立了伊麥利那王國。1794年伊麥利那王國發展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19世紀初統一全島,建立馬達加斯加王國。1896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10月14日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6月26日宣佈獨立,成立馬爾加什共和國,亦稱第一共和國。1975年12月21日改國名為馬達加斯加民主共和國,亦稱第二共和國。1992年8月,舉行全國公民投票透過“第三共和國憲法”,改國名為馬達加斯加共和國。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靠旗杆一側為白色豎長方形,旗面右側為上紅下綠兩個平行橫長方形,三個長方形面積相等。白色象徵純潔,紅色象徵主權,綠色象徵希望。

人口1860萬(2005年)。國語為英語、法語和馬達加斯加語 。居民中52%信奉傳統宗教,41%信奉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7%信奉伊斯蘭教。

馬達加斯加是聯合國認定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2003年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39美元,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75%。經濟以農業為主,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種植大米,其他糧食作物有木薯、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有咖啡、丁香、棉花、劍麻、花生和甘蔗等。香草產量及出口量居世界首位。馬達加斯加礦藏豐富,石墨儲量居非洲首位。森林面積為12.3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21%。

補充糾錯
上一國: 模里西斯
下一國: 馬爾地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