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巴

阿魯巴國旗

阿魯巴

阿魯巴國旗 阿魯巴,北美洲國家

Aruba (ARU)

首都:橘城 ┆ 語言:荷蘭語 ┆ 面積:193平方公里

貨幣:阿魯巴弗羅林 ┆ 國際電話區號:297

阿魯巴簡介

阿魯巴位於加勒比海南部小安的列斯群島最西端的荷蘭海外領地,面積193平方公里,官方語言為荷蘭語,通用帕彼曼都語,也講西班牙語和英語,首府奧拉涅斯塔德。南距委內瑞拉海岸25千米,與其東面的博內爾島、庫拉索島合稱為ABC群島,島上地勢低平,無河流,屬熱帶氣候,溫差較小,島上大部分飲水需由海水淡化提供。阿魯巴經濟的兩大支柱是石油冶煉和旅遊業。

阿魯巴概況

阿魯巴是位於加勒比海南部小安的列斯群島最西端的荷蘭海外領地。面積193平方千米。南距委內瑞拉海岸25千米,與其東面的博內爾島、庫拉索島合稱為ABC群島 。全島長31.5千米 ,寬9.6千米 。地勢低平,只有霍伊伯格山海拔165米 。無河流 。屬熱帶氣候 ,溫差較小,平均氣溫最熱月(8~9月)28.8℃ ,最涼月(1~2月)26.1℃。氣候極端乾燥,降水稀少,一般年降水量不超過508毫米。

島上最早的居民是阿拉瓦克印第安人。1499年西班牙人佔領該島後,這裡成為海上劫掠和走私的中心。傳說西班牙人曾在此淘金,“阿魯巴”一詞即由西語“黃金”轉化而得名(另說為印第安加勒比話“貝殼”之意)。1643年荷蘭人攻佔該島。1807年又被英國人掠去。1814年重歸荷蘭管轄,併成為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的一部分。1954年底荷蘭在法律上承認荷屬安的列斯享有內政上的“自治權”。在1977年舉行的一次公民投票中,絕大多數人贊成阿魯巴獨立。1986年1月1日,阿魯巴正式宣佈脫離荷屬安的列斯,成為一個單獨的政治實體,並計劃於1996年獲得完全獨立。1989年大選後,阿魯巴人民選舉運動同阿魯巴愛國黨、民族民主運動組成了聯合政府。1990年6月,阿魯巴與荷蘭政府重新談判並達成一項新的協議,取消了關於1996年該島完全獨立的條款。

阿魯巴人口7.2萬(1993年)。80%為加勒比印第安人和歐洲白人的混血後裔。官方語言為荷蘭語,通用帕彼曼都語(一種以西班牙語為基礎,雜有葡、荷、英語詞彙的克里奧爾語),也講西班牙語和英語。8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3%信奉基督教新教。

阿魯巴經濟的兩大支柱是石油冶煉(包括石油運輸和石油產品加工)和旅遊業。除石油工業外,還有一些菸草製品、飲料等輕工企業。1960年建成的海水淡化廠是世界上最大海水淡化廠之一,可日淡化海水2080萬升。島上除有少量石灰石、磷酸鹽礦外,無重要礦藏。土地貧瘠,只種植少量蘆薈。由於終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不受颶風乾擾,而東北海風卻常年不斷,蚊蠅小蟲多難存身,素有“衛生島”之美稱 。阿魯巴的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強,主要旅遊點有棕櫚海濱浴場及早期印第安人巖洞等。

阿魯巴島西岸的棕櫚灘(Palm Beach)是島上主要的觀光客集中地,以長達10公里的連續白色沙灘與海邊的度假屋著名,又有藍綠色海岸(Turquoise Coast)的美名。

阿魯巴主要城市

阿魯巴複雜的族群混合,意味著文化上也是多元的,除了母國荷蘭的影響外,許多其它歐洲國家乃至於非洲的文化,也可以在這裡看到。近年來由於大量的美國觀光客來此度假(約佔每年為數70萬的旅客裡六成人數),帶來了美式文化的影響。但也有人擔憂擴張過度的觀光客數量將會造成島上的衝擊,因此開始有限制旅客人數的措施被討論。

阿魯巴島西岸的棕櫚灘(Palm Beach)是島上主要的觀光客集中地,以長達10公里的連續白色沙灘與海邊的度假屋著名,又有藍綠色海岸(Turquoise Coast)的美名。

位在首府橘城(Oranjestad)近郊的碧翠斯女王國際機場(Queen Beatrix International Airport)擁有多條飛往美國東岸主要城市的國際航線,是前往阿魯巴最便利的方式。

補充糾錯
上一國: 安哥拉
下一國: 亞塞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