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國旗

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國旗 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亞洲國家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KSA)

首都:利雅得 ┆ 語言:阿拉伯語 ┆ 面積:1,960,582平方公里

貨幣:沙特里亞爾 ┆ 國際電話區號:966

沙烏地阿拉伯簡介

沙烏地阿拉伯面積225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海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是希賈茲—阿西爾高原,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為平原。沙漠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無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西部高原屬地中海氣候,其他廣大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候,炎熱乾燥。

沙烏地阿拉伯概況

沙烏地阿拉伯,全稱為沙烏地阿拉伯王國,225萬平方公里。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沙烏地阿拉伯”一詞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幸福的沙漠”。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是希賈茲-阿西爾高原,其南段的希賈茲山脈,海拔3000米以上。中部為納季德高原。東部為平原。紅海沿岸地區是寬約70公里的紅海低地。沙漠約佔全國面積的一半。無常年流水的河流、湖泊。西部高原屬地中海式氣侯;其他廣大地區屬亞熱帶沙漠氣侯,炎熱乾燥。

全國分為13個地區:利雅得地區、麥加地區、麥地那地區、東部地區、卡西姆地區、哈伊勒地區、阿西爾地區、巴哈地區、塔布克地區、北部邊疆地區、季贊地區、納季蘭地區、朱夫地區。地區下設一級縣和二級縣,縣下設一級鄉和二級鄉。

沙特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繼承者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公元8世紀為鼎盛時期,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公元16世紀,阿拉伯帝國被奧斯曼帝國統治。公元19世紀,英國入侵,並把這片土地分為漢志和內志兩部分。1924年,內志酋長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兼併漢志,隨後逐漸統一了阿拉伯半島,並於1932年9月宣告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綠色的旗地上用白色的阿拉伯文寫著伊斯蘭教的一句名言:“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下方繪有寶刀,象徵聖戰和自衛。綠色象徵和平,是伊斯蘭國家所喜愛的一種吉祥顏色。國旗的顏色和圖案突出地表明瞭該國的宗教信仰,沙烏地阿拉伯是伊斯蘭教的發源地。

沙特總人口2460萬(2005年),其中外籍人口約佔30%,絕大部分為阿拉伯人。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遜尼派約佔85%,什葉派約佔15%。

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沙特以“石油王國”著稱,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之首,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其經濟命脈。沙特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2612億桶,佔世界石油儲量的26%。沙特年產原油4億至5億噸,石化產品外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石油收入佔國家財政收入的70%以上,石油出口佔出口總額的90%以上。沙特的天然氣儲量也極為豐富,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6.7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按目前石油產量估算,沙石油仍可開採80年左右。此外,還有金、銅、鐵、錫、鋁、鋅等礦藏,是世界第四大黃金市場。水力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目前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全國的海水淡化總量佔世界海水淡化量的21%左右。蓄水池共有184個,擁有6.4億立方米蓄水能力。沙特特別重視農業。全國有可耕地3200萬公頃,耕種面積360萬公頃。在中東地區各國中,沙特的國內生產總值最高,在發展中國家裡堪稱高水平。近年來,沙特大力推行經濟多元化政策,努力發展採礦業、輕工業和農業等非石油產業,依賴石油的單一經濟結構有所改觀。2004年,沙特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1800美元。沙特進口主要是機械裝置、食品、紡織等消費品和化工產品。沙特是高福利國家。實行免費醫療。

沙烏地阿拉伯主要城市

利雅得:利雅得市(Riyadh)是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首都、王宮所在地、利雅得省首府。市區有1600平方公里。位於阿拉伯半島中部內志高原的哈尼法、艾桑和拜薩漢宰3條幹涸河谷中,海拔520米,東距波斯灣約386公里,附近為一片綠洲。氣候乾熱,7月平均氣溫33℃,最高氣溫45℃;1月平均氣溫14℃,最低氣溫100℃;年均氣溫25℃。年降水量81.3毫米。附近是一片綠洲,有廣闊的椰棗林和清泉,利雅得因而得名(利雅得在阿拉伯文中是“花園”的複數)。

十八世紀中葉,利雅得四周修築城牆後,開始使用利雅得這個名稱。1824年成為沙特王室京邑。1891年歸屬拉西德部族。190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的創始人阿卜杜勒-阿齊茲率部重新攻佔利雅得,1932年王國建立時正式成為首都。攻克利雅得時,最後佔領的馬斯馬克城堡仍然屹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由於大量的石油收入和交通日益發展,利雅得迅速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有鐵路東通海灣港口達曼,北郊有機場。

利雅得是沙特全國商業、文教和交通中心。隨石油資源開發而迅速發展,已建成現代化的新興城市。綠洲農業區出產椰棗、小麥和蔬菜。工業有煉油、石油化工、水泥、紡織等。是紅海和波斯灣之間的中轉點,農牧業產品集散中心。為伊朗、伊拉克等地穆斯林去麥加、麥地那朝覲的陸上交通站。有現代化的鐵路、公路通沿海,有航空線和公路聯絡國內外。

麥加:麥加 (Mecca) 是伊斯蘭教的第一聖地。它座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裡,面積近30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 。這裡四周群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麥加,在阿拉伯語中是“吮吸”之意,它形象地表達了這裡地勢低、氣溫高,飲水困難的特徵。

麥加城之所以名震環宇,是因為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就誕生在這裡。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和傳播伊斯蘭教,由於遭到反對和迫害,在公元622年遷往麥地那,在麥地那決定把禮拜的方向朝向麥加,從此,世界各地穆斯林都朝向麥加作禮拜。公元630年,穆罕默德率兵攻佔麥加,控制了守護克爾白聖殿之權,並廢棄多神教,把聖殿改為伊斯蘭教清真寺。麥加城中心的這座大清真寺(又稱禁寺)是穆斯林最神聖的地方,總面積16萬平方米,可容30萬穆斯林同時做禮拜。

“朝覲”是伊斯蘭教為的信徒所規定的必須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它既體現了尊重歷史傳統,紀念“先知”的一種宗教儀式,又是一種帶有自發地促進各國穆斯林間彼此瞭解和友誼的年會。1000多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日益發達,前往麥加朝勤的穆斯林逐年增多,這些年來有70多個國家的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穆斯林紛至沓來,使到朝覲期間的麥加變成光怪陸離、萬花筒般的世界。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立後,麥加被稱為“宗教之都”,現由穆罕默德後裔管理。麥加舊城稱為“易卜拉欣窪地”的涸河谷。這裡集聚著帶有中古特徵的宗教建築和宮殿,狹窄的街道兩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鋪,居民的服裝、語言和習俗還保留某些穆罕默德時代的風貌。

補充糾錯
上一國: 塞席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