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旗

巴勒斯坦

巴勒斯坦國旗 巴勒斯坦權力機構,亞洲國家

Palestinian Authority (PLE)

首都:耶路撒冷 ┆ 語言:阿拉伯語 ┆ 面積:79.6萬平方公里

貨幣:以色列謝克爾 ┆ 國際電話區號:970

巴勒斯坦簡介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北部,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南端的一角臨亞喀巴灣,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198公里。西部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較平坦,東部為約旦河谷地、死海窪地和阿拉伯谷地。巴勒斯坦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暖溼潤。

巴勒斯坦概況

巴勒斯坦,全稱為巴勒斯坦國,位於亞洲西北部。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道,戰略地位重要。北接黎巴嫩、東鄰敘利亞、約旦、西南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界,南端的一角臨亞喀巴灣,西瀕地中海。海岸線長198公里。西部為地中海沿岸平原,南部高原較平坦,東部為約旦河谷地、死海窪地和阿拉伯谷地。加利利山、薩馬裡山和朱迪山貫穿中部。梅隆山海拔1208米,為全國最高峰。

公元前20世紀前後,閃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紀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國家。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1920年英國以約旦河為界把巴勒斯坦分為東西兩部份,東部稱外約旦(即今約旦王國),西部仍稱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為英國委任統治地。19世紀末在“猶太復國運動”者策動下,大批猶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與當地阿拉伯人不斷髮生流血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英、美兩國的支援下,194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規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結束英國的委任統治後建立猶太國(約1.52萬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國(約1.15萬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國際化。

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透過《獨立宣言》,宣佈接受聯合國第181號決議,建立以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1994年5月,根據巴以達成的協議,巴在加沙、傑里科實行有限自治。1995年以來,根據巴以簽署的各項協議,巴自治區逐漸擴大,目前巴控制著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約25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靠旗杆一側為紅色等腰直角三角形,右側自上而下為黑、白、綠三色橫條。對這面旗幟有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為:紅色象徵革命,黑色象徵勇敢和頑強,白色象徵革命的純潔性,綠色象徵對伊斯蘭教的信仰。還有一種說法是:紅色代表本土,黑色代表非洲,白色象徵西亞的伊斯蘭世界,綠色象徵地勢平坦的歐洲;紅色和其他三色相接,標誌著巴勒斯坦地理位置的特徵及其重要性。

巴勒斯坦人口1010萬人,其中加沙地帶和約旦河西岸人口為395萬,其餘為流亡在外的難民。通用阿拉伯語,主要信仰伊斯蘭教。

補充糾錯
上一國: 巴拉圭
下一國: 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