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南共和國,非洲國家
Republic of Benin (BEN)
首都:波多諾伏 ┆ 語言:法語 ┆ 面積:112,620平方公里
貨幣:西非法郎 ┆ 國際電話區號:229
貝南面積為11.2萬多平方公里,位於西非中南部,東鄰奈及利亞,西北、東北與布吉納法索、尼日交界,西與多哥接壤,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公里,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沿海為寬約100公里的平原,中部為海拔200-4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為全國最高點,韋梅河是全國最大河流。沿海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高溫多雨。
面積11.2萬多平方公里。位於西非中南部,東鄰奈及利亞,西北、東北與布吉納法索、尼日交界,西與多哥接壤,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125公里。全境南北狹長,南窄北寬。南部沿海為寬約100公里的平原。中部為海拔200-400米波狀起伏的高原。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海拔641米,為全國最高點。韋梅河是全國最大河流。沿海平原為熱帶雨林氣候,中部和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高溫多雨。
波多諾伏有將近660萬人口(2002年)。共60多個部族。主要是芳、約魯巴、阿賈、巴利巴、頗爾和松巴等族。官方語言為法語。全國使用較廣的語言有芳語、約魯巴語和巴利巴語。居民中65%信奉傳統宗教,15%信奉伊斯蘭教,約20%信奉基督教。
國旗
貝南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3∶2。旗面左側為一綠色豎長方形,右側為上黃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綠色象徵繁榮,黃色代表土地,紅色代表太陽。綠、黃、紅三色也是泛非顏色。
貝南是聯合國公佈的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經濟落後,工業基礎薄弱,農業和轉口貿易為國民經濟兩大支柱。資源貧乏。礦藏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鐵礦石、磷酸鹽、大理石、黃金等。天然氣儲量910億立方米。鐵礦石儲量約5.06億噸。漁業資源豐富,海洋魚類約有257種。森林面積300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26.6%。工業基礎薄弱,裝置陳舊,生產能力較低。主要有食品加工、紡織和建材業。有可耕地830萬公頃,實際耕種面積不足17%。農村人口占全國人口的80%。糧食基本自給。主要糧食作物有木薯、山藥、玉米、小米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腰果、棕櫚、咖啡等。旅遊業是貝南新興產業,政府對旅遊業的投入不斷加大。主要旅遊景點有岡維埃水上村、維達古城、維達歷史博物館、阿波美古都、野生動物園、埃維埃旅遊公園、海灘等。
主要城市
波多諾伏:作為貝南的首都,也是貝南國民議會所在地。貝南歷史悠久,波多諾伏是這個國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現在仍保留著十分濃厚的古非洲城市的風貌。它的外港科托努距離波多諾伏35公里,是貝南中央政府機關的所在地。波多諾伏是以文化為主的都城,它瀕臨幾內亞灣,位於貝南南部沿海瀉湖——諾奎湖的東北岸。
波多諾伏年平均氣溫26-27℃,該地區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主要是熱帶海洋氣團伴同西南季風帶來的大量降雨。 首都地區因雨季長達8個月,這裡的油棕林極為稠密,平均每公頃達到430-550株,最高達到1000株以上,從高空俯視,宛如一片碧綠的海洋。油棕是這個國家的重要財富,茂密的油棕林給波多諾伏帶來了“油棕之城”的美稱。
波多諾伏市內有古老的非洲宮殿、殖民地時期的建築物和葡萄牙大教堂。貝南共和國總統府設在波多諾伏。該市有8條主要大街,最長的是外圍大道,環繞東、西、北三面,其次是湖濱大道、第6號大街、維克托·巴洛大街、梅里喬努路等。此外還建有廣場、體育場、學校等文化設施和機構以及數個較集中的居民區。
貝南在西非地區一直是文化較為發達的國家。波多諾伏至今還保留著一些古老的建築,如人種博物館、民俗學博物館、國立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等。該市及其附近地區出產的手工藝品,如銅器、木刻、骨雕、編織等獨具風格,馳名國內外。
波多諾伏有公路通往全國各主要城鎮,這些公路向西經科托努可通往多哥首都洛美,向東可通往奈及利亞首都拉各斯,向北可分別通往尼日和布吉納法索。波多諾伏與科托努之間不僅通公路,而且有一段鐵路相連線。波多諾伏及其周圍地區的物資出入一般都由首都外港科托努轉運。
趣聞:
貝南北部地區在16世紀之前的歷史尚不為人所知。伹是,這個國家與歐洲人首次接觸是在1500年。當時,一些歐洲人到達了維達城。此後,他們與達荷美王國建立了關係。王國國王意識到與歐洲人進行貿易的重要性,於是竭力把邊界向南擴充套件,以便擁有一條通向大海的通道,此事於1727年在其繼承人時代得以實現。那時,歐洲人用布匹、酒精、工具和武器交換從達荷美西部和北部地區販賣來的奴隸。18世紀中葉,來自東部地區的約魯巴人統治了達荷美,強迫達荷美王國支付100年的人頭稅。19世紀中葉,達荷美擺脫了約魯巴人的統治,並與法國建立了正式關係,兩國簽訂了友好貿易條約。